MIT的建筑景观少了许多,在MIT学习的师妹调侃说,他们的主楼是唯一拿得出手的地方,也是在照片中露脸最多的地方。自己也有幸进入敬仰已久的MIT计算机系,一个超现代的楼,据说里面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降雨。
阴冷的一天去了耶鲁,呈现在眼前的是完整的古堡之城,还有那些关于“骷髅会”之类的私人俱乐部的传说,让人久久回味。
耶鲁古堡
纽约大学位于曼哈顿岛上,一所完全没有围墙的大学,彻底融入城市中。据说他们的上课也从晚上5点开始,方便那些兼职读书的学生,听起来像国内一个久远的概念—夜校。
哥伦比亚大学,与中国渊源深厚的大学。很多近现代著名人士如胡适、李政道都学习或工作于此。他们的东亚图书馆非常出名,在东亚系系楼我还看到他们的学生在北京、上海活动的照片,蓦然想起当年读书时有“北大哥伦比亚大学日”。
博物馆之旅
去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感叹于他们把整个自然界搬到了博物馆,包括种类繁多的动物、植物、陨石、人类起源相关文物、各地风俗起居等—绝好的学习《自然课》的地方。还走进了一个巨大的球体里,看了一场关于宇宙起源的天幕电影。球体的上空就是屏幕,深处其中,星汉灿烂,夜空的深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确实是一个冥思的好地方。
另一天去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号称世界三大艺术博物馆之一。当我在入口处的拜占庭艺术区耗掉许多时间时,才发现自己看的只是九牛一毛。不得以只好走马观花快速浏览,中饭也省略了,最后几乎以奔跑的速度。大量的欧洲油画,印象画派的作品,让人震撼;罗马雕塑布满广场;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墓被整个地移植到博物馆专门修建的大厅内;也包含相当多中国艺术品,包含仿制的苏州园林。这个一个需要时间细细品味的地方。
整个搬到博物馆内的古埃及神庙
还有一次,晚上饿着去了古根海姆艺术博物馆,大部分是现代艺术。出来后同事问我感觉如何,我说,“基本的物质生活还是要高于精神生活,我已经饿得不行了!”
说到博物馆,不得不感叹于华盛顿的博物馆的开放程度—几乎都免费。想起去年八月建军八十周年军事博物馆免费开放时人头攒动的样子,最近出台的一些政策也在逐步免费开放博物馆。或许我们早就应该如此做,让如我等年少时没有机会去少年宫,读书时没钱进科技馆的学生,也能感受一些中国古老文化、历史、自然和现代科技的熏陶。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比常读老一辈科学家的儿时故事和生平事迹的文章,更能让小孩子树立当科学家或者热爱自然的想法,并且,更持久。
·从明史看钉子户推高房价论 08/03/12
·美联储砸2000亿 五大央行联手救市 08/03/12
·上海30年城市现代化变革之路 08/03/12
·安藤忠雄谈柯比意 08/03/12
·迪拜 欲望终点站 08/03/1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