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果真还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吗?为什么城市总在被五颜六色的墙体所围困,其中还会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吗?
《建筑,思维的符号》(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副标题叫做《邂逅20世纪的不朽建筑》,其实并没有不朽的建筑。作者承孝相在他设计的朝外SOHU里对记者说:“就像我们人类最终躲避不了死亡一样,建筑也是最终免不了倒塌。虽然为了树立建设者的光荣,暂时坚固地立在地面上,但还是抵抗不了重力的法则。城市也是如此。因此城市和建筑并不是永恒的,永恒的只是像指纹一样刻印在土地上的记忆。这是记录在土地上的我们生活的风景,越是古老的土地,其风景越是多层次的。”
近年来城市建筑漫游类图书开始盛行,这类图书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漫游文字和图片取胜的作品,偏重于城市、建筑的启蒙;第二种是由著名建筑师撰写,虽然同样偏重于文字和启蒙,但是也更致力于建构自己独特的建筑观。承孝相的这本书就属于后一种,通过对这些名作的游历和阐释,书中展开的是对“建筑”本身、对它与技术和艺术的关系以及建筑的本质问题的深入思考。
作者说:“这本书简单地说是建筑游记,但我并不希望被这样称呼。比起建筑游记,更重要的是通过20世纪不朽的建筑,思考一个建筑师的记录,从某种角度来说,可称为我自己的建筑背景。”书中涉及16个20世纪著名建筑,其中有勒·柯布西耶、密斯、路斯、沙龙、罗杰斯和皮亚诺、佩罗、高迪等人的作品。
承孝相用东方的视角审视西方建筑,处处带着现实的忧思:“我们当初所钟爱的空与留白的美为何不再存留在我们的城市,而是出现在遥远的异邦?我们的城市热衷于经济数值的幻想中,在西方人带来的物质理论的武装下,究竟要繁杂地填充到何时才肯罢休?我们的城市果真还会有‘对未来的展望’吗?为什么城市总在被五颜六色的墙体所围困,其中还会有我们美好的生活吗?”
承孝相是韩国当代最著名的建筑师,很多作品引发争议,在国际上也多次获奖,这些年在中国也有设计项目。他反思:“在开发的美名之下,美丽的山河被淹没。建筑师们争先恐后成了资本主义的仕女,城市规划者成为了政治家的打手。还有那持续我们生活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建筑正在沦为房地产价值,我们的生活成了其中的抵押品。”
承孝相认为向大众介绍20世纪的不朽建筑是一种挽救:“首先我想拯救狂风中的自己,也希望能给同僚们提个醒。如果可能的话我甚至奢求能与平常人,那些能够制造优秀建筑师的具有责任感和潜质的建筑业主共享这些建筑的价值。”
·万科再降价? 08/03/04
·激昂2008:瑞安集团内地投资攻略 08/03/04
·中华企业加强项目储备 08/03/04
·北京烂尾楼清理进入关键期 08/03/04
·记住每一天那以你的早晨为徽章的日子 08/03/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