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购房者曾经排队追涨不是理性行为,那么,现在买房人不分区域不分项目的降价预期,也可以说是另一种非理性行为。
近期,某地产巨头在汉促销让利,此前,该上市企业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类似举动。被“涨价”折磨的买房人终于等到了久违的“降价”,楼市“空”声一片。然而,让我们意外的是,单个企业的营销行为被放大百倍后,变成了“武汉楼市拐点已至”、“武汉楼市已无投资价值”、“武汉楼市迎来大规模降价潮”,在“倾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思路下,买房人降价预期也被无限放大,很多人致电售楼部,第一句就问“你们最近降价了没?”
如果说购房者曾经排队追涨不是理性行为,那么,现在买房人不分区域不分项目的降价预期,也可以说是另一种非理性行为。
楼市涨跌固然瞬息万变,但总有迹可寻,的确,去年武汉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长24.7%。大部分中心城区价格都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可以说,这个价格超出了大多数自住者的心理防线和家庭承受能力。去年上涨幅度过大,透支了今年的空间,这是毫无疑问的,因而,不管有没有政策调控,市场本身也有调整的内在要求,这也是降价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在我们谈论楼市降价的时候,先要搞清楚,买房人期望的降价是什么概念。单个项目降低100元也叫降,在买房人眼中,这显然称不上降,他们期望的是一次降500、1000、5000甚至更多,他们期望的是武汉所有的房子都降价,并且大幅的降,这又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了。
我们知道作为房奴的辛酸,也知道普通老百姓对家的渴望,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想提示买房人,理性购房也包括面对下跌市场的正常心态。
首先,武汉楼市价格降低,并不代表你想购买的房子就一定降,其次,武汉三镇情况不同,项目所处位置不同,不可能出现全面下跌局面,第三,投资购房并不会绝迹,一位散户的话最有代表性,“物价涨得快,我买房子是看中不动产的保值增值功能,我是看长线,首付多交一点,利息跟通胀比起来,还是合算!”最后,你可能说,全国性大公司都降价了,其他房子还有什么理由不降?
恰恰相反。那些跨区域的全国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东对公司业绩有要求,加上土地储备量巨大,全国性销售清淡,回款大幅减少却遭遇房贷紧缩,资金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后续的滚动开发。
相对于那些巨无霸,不少扎根本土的企业开发体量本身就不大,此前也没本钱去“囤地”,加上去年销售远超预期,企业资金压力要小得多,因而,大家伙摊子铺得大,用钱地方多,薄利多销甚至倾销,回笼资金,也是正常,而对于小企业小项目而言,手头就这么点房子这么点儿地,卖光了就走人了,故而一定会绞尽脑汁的把手中的存货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宁愿卖不动,一般也不愿降价销售。船小好调头,中介市场也有体现,那些夫妻店生存下来了,那些全国性连锁机构,一夜之间却就垮掉了。
于是,我们往往看到,大企业降价卖得快,小企业按兵不动优惠少。你降你的,我卖我的,绝对不会跟风降价。特别在一些土地供应很少的地段,未来的上涨空间显而易见,小企业小项目守着风水宝地边卖边捂,边捂边卖,一点都不担心市场前景。
武汉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57.64元,比06年同期增加1997.66元,增长16.2%,剔除物价指数仍增长11.6%。近几年,武汉在市政交通的投入逐年增加,2007年达到227亿,今年预计达到300亿元,大部分地段的价值提升显而易见。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好地段的项目,比如土地供应紧缺的城区,或者地铁终点站周边或者新兴的大型配套商业区,并不打算跟风降价,仅仅是涨幅控制小一点,一旦市场回暖再做出调整。
而最近的市场也让我们感叹武汉市场的需求之强。其实开头提到的优惠房子,每平方不过降了300元,可推出的300套房子两天就卖掉了70%左右。
从普通买房人的角度,当然希望房子降价,最好猛降,但在下降过程中,看准时机出手也是重要的一课,在过去的几年,错失机会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特别是房地产的地段属性,就更需要我们理性的分析判断,在人云亦云的降价喧嚣下,用慧眼找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官方研究机构建议暂停出台紧缩措施 08/02/28
·万科降价的影响有多大? 08/02/28
·一线城市房价下降是否具有全国效应 08/02/28
·是营销策略调整,还是低迷期来临 08/02/28
·张育军:双料博士演绎双城故事 08/02/2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