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最紧要
比起这场雪灾暴露出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缺陷,以上这些问题可能都不算什么。低廉的劳动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而低廉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工。他们是外贸工厂的工人,也是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然而,在30年的经济发展之后,他们仍然被称为“农民工”。他们不能在城里扎根,每到春节,他们就要返乡,因为家乡才有“家”的感觉。这很不正常。其他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早期也有大量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但他们能够迅速扎根。中国的城市化中,高房价和户口体制,已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扎根的最关键障碍。
如果到墨西哥城或是孟买看一看,你会看到城市贫民窟中种种令人不安的景象。然而,贫民窟却是城市化的重要部分。由于外来工人工资较低,他们没有能力负担那些现代化的住宅。贫民窟为他们及其家人提供了价格低廉的住宅,帮助他们在城市扎根。如果他们的孩子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那么他们就能找到高收入的工作,然后搬到现代化的住宅中去。当然,如果没有合理的教育政策,贫民窟的居民可能掉进贫困“陷阱”。
中国为消灭贫民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农民工往往在工厂宿舍有一个床位,或是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里,他们没有地方来给他们的家人居住。所以,他们的孩子只能留在乡下跟祖父母生活。这些孩子并不成长于城市,而当他们成长起来后,很可能还是农民工。农民工们挣了钱,最大的梦想就是在老家盖一所大房子。这可能是一种浪费,因为工作机会都在大城市,他们跟他们的孩子可能都不会住在乡村。
我并不是支持重建贫民窟,进一步深化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其他选择。但现在的情况不仅是令人不满,还会引发不稳定。虽然我很钦佩那些冒着大风雪赶回家的人,但数以亿计的人都对他们工作和度过大部分时间的地方没有归属感,这不是一个好现象。甚至,他们可能心生怨恨——在偌大的城市中没有栖身之地,他们建起来的所有楼房都被高价售给少部分炒房人,然后空置在那儿。
对此,解决方案是大规模发展廉租房。只要地方政府不对土地收费,就可能把此类房的开发成本控制在每平方米2000元。假设收益率5%,那么租金就可以设在每月每平方米8元。假设一个外来务工家庭需要60平方米,那么每月租金就不到500元,这是大部分大城市的外来务工家庭能够承受的。当然,这样的房子必须配以适当的交通设施,以便居住者上下班。
要发展这样的房产项目,中国并不缺钱。假设有5亿人需要这样的住房,也就是需要大约100亿平方米的总供给,价钱大约是20万亿元(2007年GDP的83%)。这样的计划可以历时15年,也就是每年6亿多平方米,花费还不到2008年GDP的5%。中国2007年的经常账户盈余将近GDP的10%,应该把这些盈余用来建低价房。花费一半的盈余来发展这样的房产项目,从而保证中国城市化的成功,着实必要。中国GDP每七年就翻一番,到2015年,此项目的花费就只占GDP的2.5%;到2022年,不过1.3%。中国付得起这笔钱。问题不在钱,而在决心。
这样庞大的工程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来管理。美国在城市化过程中,为管理类似的住房项目,设立了住房和城市发展部。中国可以考虑采用一个相似的管理机制,来引导中国的城市化。而为了支持城市化和工业化,交通和能源方面也应该有相应举措。现在,这些都属于发改委的管辖范围。在一个机构中集中这么多权力是不够有效率的。即便日本和韩国,都没有在一个机构中集中过这么多的权力。
·谢国忠:中国式基金正在毁灭价值 08/02/18
·全球11位大投资家超级预测 08/02/18
·欢迎进入“市值时代” 08/02/18
·冷酷严冬与中国房企生死考量 08/02/18
·胡锦涛讲话透露政策信号 紧缩理由已基本消失 08/02/18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