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产圈,那些抱着创意与模式,追求某种理想的的职业经理人们,如郭兆斌者,又有多少呢……
近日,中国最早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之一的郭兆斌,随着合约期满离开深圳星河地产。有消息认为他将加盟另一家以旧城改造起家的私营上市房地产企业。
相关阅读:李宗苗:郭兆斌挂靴星河 传将出任另一大型民营地产集团总裁
万科生涯
郭兆斌军人出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深圳。1988年,万科成立未久,郭兆斌便加盟万科,王石在面试郭兆斌时说:“你来与不来对万科的影响不大。”
这句话几乎为郭兆斌后来的职业生涯定格,此后郭一直在深圳地产圈内漂泊,类似于红树西岸和星河丹堤这样能够代表深圳房地产时代标杆的作品身后大多有郭的身影,但郭在其中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也许我们今天未必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
郭兆斌
在王石的《道路与梦想》当中,对郭兆斌的描述只有寥寥的一句,他说郭兆斌是位富有激情的完美主义者。谁曾想到,这是王石对万科成立之初即入万科,为万科前十年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的郭兆斌的评价。
事实上,1988年,万科成立两月之后,开始涉足房地产,郭兆斌被任命为万科地产的销售经理,此后在上世纪90年代万科第一轮全国扩张当中,郭兆斌成为万科的急先锋。
1993年,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邀请房地产企业与其联合开发位于深圳罗湖文锦路与爱国路交会处的一副5000平米的土地。万科获得了联合开发权,占股权的30%,万科与合作公司成立海神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开发,项目取名海参广场。其时,任职万科综合开发部的总经理郭兆斌担任海神公司的总经理。
在万科最初的规划当中,该地块将新建一座高180米,共51层集商业、餐饮、娱乐、写字楼为一体的高层超大型综合体,其高度超过代表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仅次于当时正在兴建的深圳地王大厦。
郭兆斌从一开始就参与海神广场的选址、立项、设计及开工。1998年,金融风暴波及深圳,深圳写字楼成交量萎缩,最终万科决定改变项目最初的规划,将项目改成高151米的高层建筑,并以香港人作为主要的销售对象。
但亲身参与者郭兆斌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最终向王石递交了辞呈,就此离开万科。回头来看,当年深圳第二高度的荣誉与梦想也许是让王石与郭兆斌最终分道扬镳的原因,郭兆斌也许并不能体谅王石作为经营者的思量。
坎坷职业路
离开万科,郭兆斌加盟中国著名床上用品公司雅兰,任雅兰置业总经理,负责开发雅兰在深圳大梅沙雅兰酒店项目。此次,郭兆斌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产权式酒店的概念。但显然,概念的提出并未给雅兰带来太多的收获。
2000年,郭兆斌再度离开雅兰,加盟百仕达,担任百仕达总经理,操盘红树西岸。2004年6月27日,郭兆斌辞去百仕达地产总经理一职,加盟星河地产。加盟星河之后,郭兆斌操盘星河丹堤和星河COCOPACK。
红树西岸与星河丹堤当中到底有多少郭兆斌的影子,似乎令人存疑,但前深圳特区报地产部主编蔡照明在《解析地产歌德巴赫猜想》一文中似乎颇有余味的写下了一段话,他说:“记得当时郭兆斌在就任百仕达老总的第一个记者见面会上,曾说到“万科王石永远是我的老师”、“要学习万科”。我曾据此接过话茬,“其实不必,地产无前贤,在万科做成市花园时,百仕达做百仕达花园,当时万科品牌如日中天,而百仕达默默无闻,但现在看来,百仕达花园依然是深圳豪宅代表,至于企业利润就更无法比”。现在回想,郭的这种进入姿态已为日后的嫁接不良埋下伏笔。”
在蔡照明看来,当初的红树西岸本身就是百仕达老板欧亚平自己的东西。无论是红树西岸还是星河丹堤,留下的也许更多的是欧亚平与黄楚龙的影子,郭兆斌,不过是个执行者罢了。
失去了原本赖以生存的地产思想与一心决定将自己思想付诸实践的郭兆斌,从海神广场开始就似乎陷入了一种无法志得意满的怪圈。但事实上,在中国地产圈,那些抱着创意与模式,追求某种理想的的职业经理人们,如郭兆斌者,又有多少呢……
·股权激励下的深振业A 08/01/31
·上海恒盛将赴港上市 集资过百亿 08/01/31
·地产锁价营销:利润向右 社会心理向左 08/01/31
·欢迎进入“市值时代” 08/01/31
·万科上海刮降价潮 优惠幅度达5% 08/01/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