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金沙洲很可能面临“人户分离”的管理难题,其实在已开发十多年的同德围解困小区一直存在。
远处为金沙洲新社区廉租房,近处为区内中学的教学大楼。邱伟荣摄
金沙洲沙凤小学。邱伟荣摄
50多岁的强哥是荔湾区华林街兴贤社区的低保户,几十年来都租住在文昌路的公房,后来公房拆迁了,他一家就辗转市内各地租房,最后还是回到文昌路,租住一间10平方米大的平房,每月得付出400元的租金。去年,强哥获得了廉租房的申请资格,在大塘、同德围、金沙洲等几个地点中,他就选了金沙洲。“金沙洲离西关最近,住惯了西关,都希望住在这一带。”强哥告诉记者,他抽中了三楼的一套两房一厅单元,一家人去新房“踩点”后觉得非常满意。
按照救济低保户的有关规定,强哥每周要在社区做两次义工,执行治安巡逻任务。搬去金沙洲以后,他要继续返回华林街继续做义工。强哥表示,目前还没考虑过要把户口迁去金沙洲。“应该不会迁去吧,还是留在这里好,毕竟比较熟悉。”
兴贤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苏惠梅告诉记者,一般老城区居民迁居都不愿意把户口迁走,低保户就更加不会“居民都怕离开了老城区,福利和教育资源都没有那么好。”苏惠梅说,目前兴贤社区就有空挂户400多户,都是搬离了没迁户口的原住户。
案例
荔湾区华林街兴贤社区低保户、50多岁的强哥
踩点新房很满意
户口还是不会迁
●广州2000多户双特困户春节前将迁进金沙洲新社区廉租房,由于难舍旧户籍,他们将选择迁居不迁户
●金沙洲新社区按照居住人口配套的大型学校有可能面临新生班数不足
●今后金沙洲很可能面临已开发十多年的同德围解困小区那样“人户分离”的管理难题
新社区
新居委会人员已到位
“我们很想把新社区管理得更好,但实际上区和街道的力量非常有限,希望在市的层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白云区一位街道干部对记者说,2000多户廉租房住户“空降”金沙洲,这条目前白云区人口最少的街道,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记者获悉,金沙街道将在新社区辖区设立两个社区居委会为居民服务。虽然新社区尚未移交给街道,这两个居委会已经率先成立,新招聘的14名专职工作人员已经到位。与以往不同,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数量并不与户籍人口数挂钩,而是直接按照居住的户口而制定,更贴近实际。
白云区
希望教育由全市统筹
“将来金沙洲的中小学全部投入使用后,占整个白云区教育资源比重相当大,恐怕单靠区的财力难以负担。如果能参照金沙洲建设的模式,教育配套设施也能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无论对街道和市民都是一个福音。毕竟金沙洲的建设是全市区域人口导入的一个大动作,财政支付也应该相应转移过来。但是在这些关系没有理顺之前,白云区和金沙洲街会竭尽全力把学校办好。”白云区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由市教育局统一管理,是理顺金沙洲教育资源的一条路子。
最新进展
“现在天天都盼着快点搬进新家。”黄继强是荔湾区华林街的低保户,他即将和广州其他两千多户双特困家庭一起迁进金沙洲新社区的廉租房新居。对他们来说,新社区带来的是宽敞的居住环境,而原来的居住地却有很多难以割舍的“情结”,其中,原户籍就是所有人都不愿意改变的。
金沙洲新社区住宅共6000多套,第一期参与摇珠的是2000多套廉租房。预计在春节前,将有2000多户居民入住。记者连日采访发现,金沙洲新社区将面临近万名居民迁居不迁户的局面,按照居住人口配套的大型学校有可能面临新生班数不足。
现状
常住人口2万户籍人口1万
市区迁来几无入户金沙洲
在新社区“入伙”前,金沙洲上只有两个大型小区,分别是城西花园和金满家园。粗略估计,这两个楼盘的居民有六七千人,大部分都是从老城区搬过来的广州本地人。但街道的数据显示,当中把户口迁进金沙街的居民寥寥无几。按照2006年的统计,金沙街常住人口远远超过2万人,户籍人口仅10600人。街道副主任林海鹰说,“这部分基本上就是原来沙凤村和横沙村的居民,还有少数早年通过购房获得蓝印户口,从外地迁入广州的居民。从市区搬迁过来的居民,几乎全部都没有迁入户口。”林海鹰认为,预计新社区入住后,迁户口来的居民非常少。
问题
金沙洲或“克隆”同德围现象
人户分离新区居住老区入读
今后金沙洲很可能面临“人户分离”的管理难题,其实在已开发十多年的同德围解困小区一直存在。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同德街辖内有居民45000多户,但只有6000多户是户籍人口,仅占居民户数的1/7。其中,户口留在老城区的辖内居民就有18000多户。
每到清晨,同德围车站就会有一大批学生在此候车,因为,他们需要赶回荔湾、越秀等区内学校上学。
同德街户籍科的高科长介绍,“基本上原来老城区的居民都没有把户口迁到同德围来,虽然很多人在这里已经住了近十年。”由于大多数居民户籍不在当地,在人口计生、出租屋管理上都存在很多难点。
原因分析
困难户难舍原户籍一本账
教育资源“户口绝对不会迁过来,以后孙子上学都要靠户口的”
区街关怀“困难户多,我们担心会照顾不过来”
慈善超市荔湾、越秀慈善超市可选择货源非常充足,而有些慈善超市货物没那么充足
老广州梁姨一家居住在城西花园,并在小区门口经营一家文具精品店,可以说已扎根金沙洲。她却明确表示,“户口绝对不会迁过来,以后孙子上学都要靠户口的。”梁姨的户口在越秀区米市路,按照地段可入读名校朝天路小学。“即使金沙洲环境再改善,学校与市区的重点还是没法比。”
像梁姨这样户口能入读名校的住户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抱着“户口留在市区好处多”的思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节日慰问问题、慈善超市货品等才是困难户一本账的根源所在。
举例来说,2007年,越秀区全区人口115万,越秀低保户有3628户共7628人,是全市低保户比例最低的城区,而记者了解到,另外一个老城区,某街道某社区的低保、低收入户就多达50多户。
“困难户多,我们担心照顾不过来”,梁先生是越秀区低保户,“现在逢年过节,区、街道都来慰问五次,到了白云区金沙洲,大家都是困难户,不知道能照顾谁?”
还有一个因素是与低保息息相关的慈善超市救助。记者在市区各大慈善超市了解到,各区财政投入不同,从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各区慈善超市存在差异,其中,荔湾、越秀慈善超市可选择货源是非常充足的,而有些慈善超市货物没那么充足。
疑问
入户需要房产证
廉租房如何入户
金沙街林海鹰副主任告诉记者,近期已有几户将入住新社区的居民前来咨询入户的事宜,好像是被原街道要求迁出户口的。
“他们都不愿意迁户口,只是怕被原来的街道赶走,就过来打听一下。我们马上向派出所了解入户手续,但按现行规定,入户需要房产证,廉租房住房并没有房产证,现在还不清楚该以什么为入户依据。”
·国务院:20%闲置费重击囤地开发商 08/01/14
·学者号脉:中国怎样打造住房保障时代 08/01/14
·广州市建委:农民建房审批权将下放到区 08/01/14
·观点一周评述:有趣的拐点 08/01/14
·方圆:广州土储大户的上市梦 08/01/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