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街头漫步,见到一幅公益广告,号召加快城市化的建设进程,用意良好,但上面却印出了一幅纽约曼哈顿街区的俯瞰图片,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了(图1)。
图1号召建设新北京的街头公益广告
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正在迎来城市化大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小康社会、城市时代将带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上海申博时提出的“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口号集中反映了国人的心声。关注城市、关注城市生活、关注城市文化已成为富裕起来的人们共同的追求热点。如何规划、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也就成为了城市各级政府争创政绩、彪炳史册的头等大事,这无疑是造福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是社会一大进步。然而这里却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些误区正成为正面典范,登堂入室招摇过市而大行其道,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误区之一:“创品牌就要大手笔,争特色就要大气派!”为此很多地方不顾本身财力,不看地方特点,不管市民喜好,只是一味追风、一味仿效某些包括国外特大城市在内的做法:盖大高楼、修大马路、建大广场、铺大草坪,美其名曰搞城市建设就要超前。如此这般,不仅造成地方财政吃紧,或寅吃卯粮,或债务缠身,而且浪费本已珍稀的土地资源,不利城市生态环境,造成高昂的日常运营负担。如果照此“经营”城市,一旦实现政企真正完全分离,这样搞没有几个不破产的。由于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从策划、规划设计到建设都是在超常规、高速度状态下进行的,很难出什么精品力作(尽管口号是“几十年不落后”),竟至出现这样的荒唐现象:某市中心广场的竞标方案曾是另一市中心广场优胜方案的翻版。一大批克隆的三、四流似曾相识的(在国外建筑刊物上可以找到原作)的建筑、广场、园林等景观充斥在我们广大城市中,使本已雷同化的城市面貌更加不伦不类、毫无特色可言!
误区之二:“现代化就要高档化、贵族化;国际化就要欧陆化、西方化”。持这种理念的也是大有人在,尽管口头上可能不会这样说,但实际上会情不自禁这样干。如果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打开国门不久还懵懂无知的国人有这种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但经历这么多年痛苦思辩之后,竟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和开发商持这种理念,就值得深思了。我们的“父母官”们在任期间都有出国考察的机会,诚然对推动地方经济、城市建设起了积极作用,但也不乏以“考察”为名,行“开洋荤”之实。在西方豪华场所尽情潇洒挥霍之后,能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样的震撼和冲击是可想而知的。至于现代化、国际化等深层次的东西不是无暇顾及就是无法套用,而表面浮华享乐的东西则“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正当发达国家都在倡导环保、健康、简约,追求“简单生活”时,国内某些大都市的房地产定位却还在瞄准那些“金领”和“CEO”,以疯狂追逐高额利润。一时间美仑美奂、欧陆经典的美景豪宅成为媒体炒作的热点,这些媚俗的商业炒作变本加励、添油加醋,使“欧陆风”狂吹不散。令人奇怪的是,这其中却很难听到正直的建筑师的声音!一些房地产商不是从西方早已过时的东西中挖掘“新概念”(如“Townhouse”),就是从西方现时流行的什么“主义”中偷换概念(如“NewUrbanizm”)。某些大都市还在一窝蜂地照搬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前盛极一时的CBD(即中央商务区,是西方工业社会中期的城市建设模式),掀起一股“CBD”热。不知这些疯长出来的钢筋混凝土森林将会给城市带来多么可怕的灾难!曼哈顿就是一个著名的CBD,留美华人傅刚写道:“曼哈顿是纽约的心脏。心率总是太快,整个城市的血压就居高不下,脾气暴躁,永远亢奋。无分昼夜,救护车、救火车、警车,各色呼啸甚嚣尘上。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地铁太老,站台太脏,列车驶过,把臭气顶出边道格栅,弥漫整个街上。”它的拥挤、交通混乱,还有它的缺乏人情味,是不是都可以全盘移植到北京来呢?难怪在北京奥体中心国际竞标方案中,会有一家国外公司别有用心地推出了一个在奥体中心周边街区高塔林立的方案,是嘲讽?还是隐喻?就不得而知了!这股盲目赶浪头、学欧陆的“追西风”目前已发展到荒唐可笑的地步,笔者曾有幸目睹了在某市开发区的中心区的规划竞标中,竟有人堂而皇之地把纽约中央公园作为蓝本而抄之的惊人之举,更有幸见识到南国一些已走上富裕之路的城市,其乡政府办公楼竟成了美国国会大厦的缩小版!我们还在温州街头,发现了一座与巴黎凯旋门不差分毫的建筑(图2)。这些,都实在叫人啼笑皆非,惊叹于这种非凡的“想象力”和造假的功夫。
图2浙江温州“欧洲城”
误区之三:“以人为本”往往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还是抓好“城市物质空间建设”才能显出“政绩”,目前,在相当多的城市当局心目中,这些已成为身体力行的办事准则和行为导向。为搞好所谓“城市物质空间建设”,不惜铺摊子、斥巨资、倾全力,而对待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却往往是充样子、走形式、摆花架。这种“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表面、轻内涵”的“见物不见人”的现象,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此种思想的误导下,我们的城市充斥着物欲横流的诱人陷阱,缺乏高尚育人的文化氛围,在这种环境下怎么能培养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社会有用之材?小康时代是人们告别温饱时代走向更加富裕的社会,也是人们追求文化享受、实现自我完善的社会。创建多元化的城市文化应该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使命。营造有特色的小康人居环境绝不只是物质上的享受,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文化上的熏陶。这不仅关系着培养具有健全向上人格的下一代,也关系着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好转,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永续发展!
以上这些误区或多或少存在于当前建设“特色城市”的浪潮之中。它的存在有现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刻背景和历史原因,很难简单地从某些专业角度进行评论。揭示这些现象只是讨论问题的起点,应该对它展开多角度的探讨。
·不要走入城市建设的误区 07/12/29
·最大地块为何无人竞买 07/12/29
·“洋风”会不会冲淡中国建筑文化? 07/12/29
·中国土地改革临界点 07/12/29
·周小弟案仍存悬疑 懿德土地花落谁家? 07/12/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