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82年,北京市编制的《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不再发展重工业,因为市区工业发展造成能源、水源、用地、交通的全面紧张,影响了政治、文化中心功能的发挥。这个规划中增加了国际交往中心这样一项新内容,因此有了长城饭店、首都机场新楼这种性质的建筑。到了这时,经过了最初的城市改造和十年混乱,旧城区里的新建筑在数量上已超过旧建筑,而整个社会愿望是找回混乱了十年的生活线索,重新安顿世俗常态的生活。因此如何改造城市的矛盾问题在这个气氛下发生了变化,在规划方案中就体现为保护文物古迹的条目,和对住宅、生活服务设施建设的强调。
80年代建成的国际展览中心、长城饭店、首都机场新楼、彩电中心、地铁东四十条站、大观园、北图新馆等务实的工程成为新的十大建筑。与50年代对比有一个区别是,80年代的十大建筑是由市民投票、建筑专家评选推出的。这些建筑本身显示了与中国政治政策的改变相应的民生倾向和启动经济的步调。
1993年10月修订后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开放型国际城市的目标,城市规模开始膨胀,大幅度地向郊区转移。土地的有偿使用、基础设施的产业化经营,为这个城市集聚了越来越多的资金,催生着更多的建筑工程。一时间北京建筑众生喧哗,像整个国家一样摸着石头寻找着未来富裕生活的彼岸。90年代的十大建筑就在这喧哗声中产生,为亚运村奥体中心、恒基中心、东安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外研社楼、中央电视塔、植物园温室,新世界中心等。其中恒基中心似乎代表了北京向国际都市发展的第一轮努力。
这一轮努力迅速改变了北京的整体面貌,而新面貌模糊混乱,没人会满意这种混乱,“夺回古都风貌”的呼声成为另一种努力方向,它使北京收获了一批大屋顶的“民族风格”建筑。90年代的大屋顶建筑其实是对民族宫、农展馆、北京站等“文革”前建筑形式的模仿。如果说50年代的民族风格来自一种民族独立的自豪,那么90年代的模仿只是用那些来自过去伟大风格的碎片拼凑成的象征性装饰,戏剧性的行为暗示着一种不确定的角色扮演。这种对新城市的迟疑与对新城市的急迫体现在建筑上都同样缺乏从容的自信,尤其是在财力上缺少足够的支持。
从某种意义说,国家大剧院是个转折。它是个跨世纪工程,1999年7月,安德鲁的方案获选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今年开始使用。虽然它在建筑上缺乏新意,造价、环保指数以及与环境的关系都曾是争议的焦点,这个方案获选后,49位院士和108位建筑师曾上书反对,但最终没能阻止它破土动工。因为这时候,城市生活的动力和内容已经离开了原来的支柱,北京放下了所有意识形态的抱负,在新的旗帜下聚集了力量,这个旗帜因为鲜明和强大而不可阻挡。因此,央视新址、奥运鸟巢、水立方兴建必定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正如库哈斯在央视新址设计理念的阐述中所说:“这就是中国现在需要的建筑,我给你们带来了。”
大型建筑工程通常不是建筑本身的功能需要,也不是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它总是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俗话版乌托邦的希望,这些层面的问题又往往交叉、纠缠在一起。北京的四大新建筑不仅代表了雄厚的国家资金在建筑上所能取得的成就,也清晰展示出北京城市性质的改变和城市升级的抱负。
“千万不要一座宫殿只是一个建筑!”芒福德说城市的外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生活,不仅在趣味上,而是在价值观上,他把这种城市建设理念称为巴洛克思想观念,这样的城市成了一个阀门,把分散的能量汇聚到一个强大的储存库里,成为一个更大的能量。
北京的开放姿态和汇集的能量吸引了全世界的建筑师。英国《建筑设计》2006年评选的100强建筑设计公司中,有32家在北京有规模不等的设计业务。库哈斯以同样的环转摩天楼为不同的城市做过建筑设计,但只有北京接受了他的方案。他的合伙人舍林说,这种结构在世界其他地方获准建造的可能性很小。世界著名建筑杂志《建筑评论》评论国家大剧院说:中国可能是安德鲁遇到的最佳客户。解构主义建筑师扎哈·哈迪德透露她的惊讶:“有什么新主意新方案要付诸实施,在北京都可能做到。”
集体崇拜的对象和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改变了,名建筑师的加入使城市新的追求和形象披上了新的外衣。北京这四大建筑无一例外从一开始就遭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抵制,但大型建筑大多是出自城市的精神需要,最终会因其巨大体量的存在只能接受,再把它纳入到新的解释中。世贸双塔设计师雅玛萨奇针对反对声曾辩解说:“人类既然能造摩天大楼,就一定能理解它。”在新的解释中,它们通常能获得一个新面孔。埃菲尔铁塔是最早的典型,在今天的解释中它是巴黎的伟大标志。这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现代社会从根本上禁止任何想要论证其合法性或局限性的企图”。
·270万平米 莫斯科打造世界最大建筑 07/12/24
·金地集团:土地与资金的高速列车 07/12/24
·福建省:经适房申购实行“轮候制” 07/12/24
·中国奥园搅局重庆楼市 07/12/24
·北部板块240亩土地 华宇集团7.4亿竞得 07/12/2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