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政府延续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秩序,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主要从调整住房结构入手,加大力度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各种投资行为,保障其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主要涉及房地产行业制度建设、税收、金融、土地。
一、2007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回顾
2007年政府延续了规范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秩序,保证市场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主要从调整住房结构入手,加大力度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来规范房地产市场各种投资行为,保障其健康发展。这些政策主要涉及房地产行业制度建设、税收、金融、土地。
房地产调控领域诸多举措反映了以下特点:
1、抑制需求是今年宏观调控的主旋律。具体体现在不断提高房地产交易税费和不断紧缩的房地产金融政策;
2、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盘活存量土地。增加保障性、中低收入家庭住宅的有效供应;
3、耕地保护形势严峻,难以大量增加住房供给。国务院三令五申坚守耕地红线,实行土地招拍挂和最低价标准。
二、政策分析
1、政府调控房地产的态度——投鼠忌器
房地产和建筑业目前同属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和金融体系休戚相关,房地产开发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很高的比例。房地产行业和钢铁、银行、建筑建材行业的关联度很高,一旦房地产行业景气逆转,上述行业也会一损俱损,同时建筑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会迅速锐减,从而也不利于我国的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
房地产业只有保持一定的繁荣和增长速度,才会有利于国家整体的安定团结。所以,即使房价超过了某些部分家庭的承受能力,政府投鼠忌器,也难以对房地产业施加重拳。政府多次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实质上也是逐步对住房结构等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对其起到纠偏的作用,而不是打击或者打倒房地产市场。
2、循序渐进的组合拳政策初见成效
上述的调控措施综合运用了金融投资、土地政策、规划管理以及税收等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等组合拳,政策力度与执行度逐步升温,目前已经初见成效,调控政策有效地抑制和打击了投资、投机需求。
3、政策对深圳房价的影响
德思勤观察:自2006年1月-2007年10月深圳商品住宅房价总体趋势保持增长势态,局部有震荡。深圳房价自2006年1月7949.5元/平方米的均价上升到2007年10月14797元/平方米,涨幅达86.14%。而8月的住宅均价达到最高峰17047元/平方米。在近2年的时间里,房价上涨如此之快,德思勤认为,房价上涨的背后蕴藏着极其复杂的因素。我们认为推高房价的四大因素有:成本推动、供应限制、需求拉动、土地垄断。
(1)成本推动分析
房地产企业的成本,包括土地取得的成本、拆迁补偿费用、建筑安装成本、资金使用的成本和房地产开发税费。
土地取得成本日益增高:城市集聚和政府对城市土地基础设施的追加投资拉高了级差地租。招拍挂助推了地价上涨。
拆迁补偿费用:《物权法》的颁发强化了居民产权意识,增加了拆迁难度。房价上涨也带动了拆迁标准的提高。
资金使用成本的提高:房地产投资资金目前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2006年至2007年央行数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收紧信贷。2007年9月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税费提高:政府多次加税,特别是2007年2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将实行清算式缴纳,提高了房价。
(2)供应限制分析
供应限制分为:土地供应的限制和房屋供应的限制
土地供应的限制:2007年3月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政府加强招拍挂管理,土地限量供应;拆迁容易产生社会矛盾,政府控制拆迁的速度;由于地价不断升值,不少开发商刻意增加土地储备,囤积土地资源。
房屋供应的限制:房屋供应由于土地环节和开发节奏的减慢,而呈现供应时滞。二手房交易税费负担的增重,导致二手房交易不甚活跃。
(3)需求拉动:对商品住宅产品的需求分为:自住的需求、投资需求。
自住需求:家庭细分和城市化增加了城镇家庭数量、收入水平增长、拆迁的刚性需求构成了自住需求的主要结构。
投资性需求:股市的财富效应、房地产的增值效应、人民币升值、银行实际利率为负,缺乏投资渠道。
三、07年深圳住宅房地产市场
1、07年1-10月深圳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与销售均价分析
深圳楼市在今年8月,创出历史新高17047元/平方米。在今年年内的大多数月份,伴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成交量则逆向运动,不断减少。价升量减,说明市场的追高意向并不强烈。成交量随着价格的逐月上升,相应的成交量却不断萎缩,表明市场后劲乏力,缺乏支撑力量。
德思勤认为,观察并预测房地产市场的动向,尤其是地方市场的动向,和政府政策、地方市场特点、和当时微观市场环境、人们的购房心理是密不可分的。市场观望加剧,供应稳定但成交如进一步持续萎缩,将是对市场的严峻考验,如整体市场再持续低迷价格下降将不可避免。
2、十月深圳住宅市场分析十月全市总成交1762套,较九月下跌了50%,成交量最大的是龙岗1133套,占月销售量的64.3%。其次是宝安为218套,成交量最小的是盐田,为66套。
十月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和9月份相比下滑了10%。涨幅最大的是南山,上涨了23%。全市各个区的成交均价也都过万元。
德思勤认为,十月新房成交套数的下滑和地产新政的颁布密不可分。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央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这条政策巧妙的打击了投资需求,使得投资客的炒房成本增大。龙岗作为新房供应的主要市场,推盘量较之前几周有明显的下跌,供给略有萎缩。加上近期新盘纷纷遭受冷遇,也使得开发商在新项目推进上更加谨慎。
8月深圳新房成交套数萎缩,是由于均价上扬所致。当月南山豪宅纷纷入市(部分豪宅在7月底入市,故也考虑进对8月市场的影响)。德思勤分析,这些高价豪宅楼盘纷纷选择在8月入市和之前国家八部委6月来深圳调查深圳房价暴涨的原因颇有关联。虽然释放的都是没有具体细则的政策和官方态度,但是对市场的人气打压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这些高价盘选择尽早出货,避免因过度捂盘带来可预期的风险损失。
9月受政策面影响,深圳本地的银行纷纷收缩房贷,房贷审查严格,主要审批通过的是之前的贷款申请,当月的审批量较少。9月楼市均价下滑,刺激了一部分购房需求,有买家吸纳。随着10月新政的正式出台,市场投资受挫,量价齐跌,市场呈观望状态。
3、二手房分析
从07年8月1日开始,2007版《深圳市二手房预约买卖及居间服务合同》和《深圳市二手房买卖合同》正式启用。深圳市房地产交易市场已形成一整套买卖合同系列,将有效规范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与目前使用的合同相比,新版合同在在合同名称、资金管理、佣金收取、违约责任等方面的规定都有所创新和突破,对交易各方权利义务的划分更为清晰和对等,将有效保障交易各方的正当权益,大大减少了由合同本身带来的交易风险,有效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月份全市二手房成交量达到3343套,环比9月跌幅达48.43%,全市各区分别存在不同程度的跌幅。福田、宝安、盐田、大工业四区成交套数降幅在50%左右。7月到10月二手房的成交量连续下滑。10月深圳各区二手房交易量出现大幅下降。由于深圳土地供应有限,新开楼盘不足以支撑房地产市场需求。德思勤观察,7月-10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一直高于新房,说明二手房市场在楼市中处于主导地位,即使是在楼市持续低迷的9月、10月,一二手比例也相差无几。
由于存在阴阳合同目前仍存在的缘故,二手房的真实价格不易确定。但据分析,一二手房成交均价呈同方向运动。相对于新房,二手房的价格相对稳定,波动幅度较小,更能反映深圳楼市的供求关系。
8月出台的二手房交易规范政策和银行放贷紧缩的双重调控,使得楼市有价无市的行情开始蔓延。由于二手房近几个月的成交量一直高于新房成交量。并且二手房相对于新房而言不存在开发周期,受新政影响的速度更快。德思勤认为:二手房整体市场受新政的影响会大于新房。考虑到二手房价格低于新房价格,中小户型的产品会相对易销。
·国土部:将对闲置房地产用地征缴增值地价 07/12/11
·万科:土地为王与现金为王 07/12/11
·招商地产:保守的跃进 07/12/11
·香江控股:地产业务整合进行时 07/12/11
·城市·观点论坛长沙行即将开幕 07/12/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