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设热潮已经引发了各种各样看起来不足为信的报道,有的说塔式起重机出现了短缺,有的说钢铁和混凝土价格出现了飙升。而事实是,这些并非杜撰。
我们所有人仍然认为,纽约是高层建筑的灵魂归宿,但香港的摩天大楼已比纽约多出近50%。目前,在全球10座最高建筑中,只有一座在美国——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SearsTower)。
亚洲的天际轮廓线已成为建筑业的实验室。发展的自由度、速度和规模,让建筑师获得了机遇,去进行实际而根本性的创新。
或许,从未有过像这样的时刻:地平线每天都在变化,因为快速发展的城市正试图通过建筑来定义自己,创造自己的天际轮廓线标志。
历史上最相似的情况,是纽约和芝加哥之间的竞争,当时它们都试图在建筑上超越对方。但在亚洲,这种地理分布比美国东海岸到中西部的范围要广阔得多;它囊括了从东京到亚斯塔纳、从迪拜到北京的一切地方。
因明年的奥运会(Olympics)而备受关注的北京,就是个最特别的例子,它的建筑如同狂野西部,将平淡无奇和触目惊心融为一体。荷兰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为中央电视台(CCTV)设计的令人惊愕的总部大楼,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样式,一种类似莫比乌斯带(M?biusstrip)的建筑类型:两座巨大塔楼倾斜靠向彼此,顶端以连廊相接。尽管这座建筑仍在建设中,不过它已经是我见过的最令人震惊的建筑之一了。
对这家国有电视台而言,这也是一个极其精明选择。现在,它的辩护队伍里有一个最能言善辩的建筑师——来自鹿特丹的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
在北京城的那一边,美国设计师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正在建设一个拥有8座塔楼的完整社区,可容纳2500人,每座建筑都有连廊彼此相连,形成一个集居住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社区。
其他建筑师也一直试图建造一种专属亚洲的摩天大楼样式。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出自伦敦第一加拿大广场(OneCanadaSquare)设计师西泽?佩利(CesarPelli)之手。他设计了不锈钢架构的“双子星塔”(PetronasTowers),高雅地融合了马来西亚那种伊斯兰与东亚美学相混合的美感。
“双子星塔”一度是全球最高的建筑,但随后被李祖原(CYLee)设计的“台北101”(Taipei101Tower)取代。“台北101”也是一座仿传统建筑,而它模仿的是传统的宝塔造型。“台北101”是第一座高度超过500米的摩天大楼,但它最近已经被迪拜的迪拜塔(BurjTower)超越。
芝加哥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JinMaoTower)表明,它也在寻找东方建筑的根源。而在其附近,高度更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ShanghaiWorldFinancialCentre)将在未来几年内令这个邻居相形见绌。
这座高度492米的流线型建筑顶端有一个洞,KPF建筑师事务所(KohnPedersenFox)称,这代表着“天堂”。这种设计似乎在表现存在虚无主义。
它还将拥有全球最高的观光厅和全球最高的酒店。
英国RMJM建筑公司设计的令人瞠目结舌的“东方之门”(GatetotheEast)也在建设中。这是一座高达278米的凯旋门,是中国最大的单一建筑,位于上海以西的苏州市。这里正试图建设一个新的商务区,与对岸高楼林立的浦东一争高低。
如果外形上的激进主义和塑造地方特征的尝试已呈现出亚洲建筑最具观赏性的方面,那么,接下来重要的一点似乎必定是生态高楼了。
亚洲已证明,与搜索新的建筑外形设计一样,在追求绿色建筑方面,创新环境也同样重要。
在生态摩天大楼这种看似矛盾的领域,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KenYeang)已为自己寻得一席之地。他在槟榔屿设计的MenaraUMNOTower,是第一座利用自然风实现楼内通风的建筑,而国际大企业对此一直在密切关注。
在中国广州,SOM设计的69层的珠江城(PearlRiverTower)将成为第一座零能耗摩天大楼。实际上,它是通过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和水循环系统的结合,将能源重新注回电网。
然而,在这种实际上非常不可持续的建筑类型中,人们很容易忘记其中物化的巨大能量。而这座大楼的客户更是一家烟草公司。
1986年,福斯特建筑事务所(Foster&Partners)设计了迷人的汇丰银行(HSBCBank)总部大楼,使得当时的香港在建筑方面一马当先,但现在已黯然失色。不过,西泽·佩利设计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TwoInternationalFinanceCentre)以其苗条纤细的轮廓,为这座港湾城市增加了一座瑰丽的地标。这座建筑高415米,目前是全球第7高建筑。
在单个建筑方面,东京已经丧失了原有地位,不过在整个城市层面,其天际轮廓线景象和高密度的高楼大厦仍使其名列前茅。这座城市的重大创新仍是六本木新城森大厦(Roppongi-HillsMoriTower)。它是一座彻底混用型建筑,集购物、居住、酒店甚至文化(在其顶层有一个博物馆)于一身。
取代香港和日本等传统中心的,是中国的新兴城市,它们在排行榜上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
DLNArchitects设计的中信广场(CITICPlaza)主宰着广州的天际轮廓线,而张国言(KYCheung)设计的信兴广场地王大厦(ShunHingSquare)则高耸在深圳——两座建筑均跻身10座最高建筑之列,两者似乎都是未来发展的样板;它们均出自当地建筑设计师之手;它们都是对更努力尝试的嘲弄。
无论是好是坏,这样的天际轮廓线已取代了曾经的大教堂、林荫大道或大广场。它们已成为城市标识、发展动力和经济成功的密码、图表中指示用的大头针。
先锋派建筑师纷纷涌向亚洲,去建造以前不可能建造的乌托邦建筑;同时,国际和当地商业建筑师也拥有那些梦幻想法。这两类人的结合,造就了一些确实具有想象力的非凡建筑,这些建筑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建筑的方式。
这或许是不可持续的,也可能会很丑,不过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或许就是表示惊讶。我们不太可能再次看到这样的热潮了。
·深圳又一中介购房款被挪用 07/12/07
·严迅奇——香港建筑师的中国宝盒 07/12/07
·飞利浦:简单的魔力 07/12/07
·上海:徐汇中高档二手房量价齐升 07/12/07
·成都房地产市场一周分析(11.26-12.2) 07/12/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