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说”仍占上风
“2008年后,北京的房价不仅会涨,而且可能涨得更快。”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前不久抛出的“涨价说”让很多充满期待的购房者感受到一丝寒意。
在任志强看来,目前在北京虽然几乎没有“无房可住”的人,但是却有相当数量的人对自己的住房条件不满意,他们的需求将成为开发商建设商品房的动力,所以现在北京商品房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下跌无从谈起。而一些业内人士也对后奥运时代的房地产市场持乐观态度。他们的理由是,首先,目前北京的房价与上海、深圳等热点城市相比还处于偏低水平;其次,奥运后,北京的土地供应量将会减少,而拿地成本将会增加,从而进一步抬升房价;还有,就是青年人口的大量持续涌入,会为北京创造新的需求。
北京的政府官员也透露出奥运之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不会出现大波动的信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卢映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和活跃有一定程度的奥运动因,但最根本的还是消费需求升级和实际需求作用的结果。卢映川说,房价归根结底是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不仅仅来自本市,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外国。政府部门曾经做过调研,来自北京市外的需求占到整个需求的35%左右,而北京的土地资源及供给能力是有限的,这种供给决定了价格水平。这其中包括全球和国内的流动性过剩造成资产价格上涨的因素,当然也包括一部分市场秩序不是很规范的因素。
上海房价:强弩之末还是短暂盘整
上海向来有全国楼市“风向标”之称。秋后的上海楼市提前进入“冬眠”状态,成交量急剧萎缩,但价格仍然在前期暴涨的基础上继续上行的步伐。再度进入“观望”期的上海楼市令人生疑:是真的已是强弩之末,还是将重演去年年末短暂降温后的再度疯狂?
“观望”的现实:缩量空涨
10月份,上海一手住宅成交量比9月下降两成多;二手房成交量较9月下降近三成。但同期的房价不降反升,10月前28天的新房平均成交价比9月份同期上涨了13.06%。二手房成交价格也保持前期水平并略有上升。
成交缩量的原因在于市场陷入观望。连续加息以及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金融调控政策令买方进入观望阶段。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三季度上海市消费信心指数显示,65.9%的受访者认为现阶段不是买房的好时机,57.8%的人对未来半年购房时机仍不看好。对未来半年买房时机的预期指数比第二季度大降了14.6点。同时,一些商业银行由于上半年超额发放房贷,进入第三季度开始出现无钱发放房贷的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交量。
而房价“无量空涨”离不开两大因素支撑,一是需求,一是资金。由于需求仍在,紧张的供求关系并未逆转,而实际负利率背景下的储蓄大搬家也并未停止,“出笼”的购买力仍在追寻可以保值增值的投资品,作为不动产的房产量缩而价涨便不难理解。
尴尬的因由:供求紧张之外
数据显示,上海房价在经历短暂的盘整之后,于2007年第一季度重新进入了令人忧虑的快速上涨通道。5月,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0.2%,此后的6至10月,这个数据分别为0.7%、1.1%、1.6%、2.5%、1.9%。
房地产研究人士指出,这一涨幅较周边地区而言还是相对缓和的,但考虑到上海房价基数,已是相当惊人。记者在上海外环线外的莘庄地区了解到,在两三个月时间内,这一地带的房价已经上涨了三、四千元。即将开盘的莘庄楼盘鹿鸣苑传出的消息称,该楼盘开盘均价为1.6万元/平方米。
面对再度高企的房价,不少上海市民咂舌不止。记者了解到,在目前的上海,不仅是收入较低人群无法支付巨额购房费用,一些收入颇高的“白领”也表示无法承受飞涨的房价。周洪是上海某媒体的记者,月收入一万余元。尽管他经常为搬家苦恼,但他表示坚决不买房。周洪说:“在中、内环随便买套房就200万元,外环外也要100多万元。算上利息,中、内环要400万元,外环外要200万元。买了房我这辈子就算是被套死了,更何况现在我连首付都成问题。”
上海房地产市场缘何再度“发飙”,一种流行的解释将其归因于股市的盘整和当地存量房源的锐减。搜房网公布的数据称,10月24日上海住宅可售面积仅552.08万平方米,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上海市统计局的数据则称,今年1至10月,上海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84.27亿元,同比下降3.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的34.3%降至30.6%。
但这一解释显然不能令一些房地产批评人士满意。“上海房价这几年来事实上根本没降过。推动楼市非理性上涨的‘根子’从来就没有被真正触动过,房价的再度狂飙自然在意料之中。单纯在供求的层次进行思考显然是缺乏深度和社会批判性的。”上海房地产评论人顾海波说。
·高位房价再“高烧”蕴涵风险 07/11/26
·群体突围 珠三角民营地产商排队赴港上市 07/11/26
·深入房地产宏观调控 国务院12个督察组下月出发 07/11/26
·年内销售额或超300亿 绿地成万科强有力“追逐者” 07/11/26
·王小广:次级贷款是好的信贷方式 07/11/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