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成交量在萎缩,大家回笼资金的速度减慢了,加上从银行出来的钱,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对土地储备的速度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步伐就会放慢一点。
观点网:首先请教在你眼中的绿景地产是什么样呢?
叶兴安:绿景地产是这样来的,1984年我们开始在深圳做施工的企业、工程承包建设。到1994年就开始由施工企业转型为开发企业,开始做房地产开发。在深圳已经从事房地产有10多年了,一直也在深圳,就没有离开深圳的范围,在深圳10多年开发了有300万平方米的楼盘。
观点网:你是指建筑面积吗?
叶兴安:是的,我们的楼盘主要集中在新洲,福田中心区的南侧。
我们号称“新洲王”,主要做新洲的房地产。在03、04年基本上作为深圳房地产的综合实力排名在第10名、13名。公司一直比较低调,发展也比较稳健,也不是特别张扬的那种,在深圳已经做得很好,做得比较大了。前期特别注重土地储备,所以,对绿景在深圳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观点网:绿景开发的楼盘主要是以高端市场为主吗?
叶兴安:中、高端,我们这里有几个楼盘都不错的,比如说绿景花园等。
观点网:刚刚听到您说前期比较注重土地,前期储备在什么时候?
叶兴安:2000年初-2005年之间,先后在深圳储备了很多项目,不少也是旧改项目。现在在售的项目有11、12个。今年在开的项目有4个。
观点网:是下个月开盘?
叶兴安:近期就要开盘,计划是下个月。这个项目目前是周边最大的一个项目,有17万平方米。
观点网:刚才提出土地,这是今年房地产行业不可避免的词语。在“8.31”之前很多公司是大规模的拿地,面积非常大。现在而言,招拍挂拿这么大面积的地已经不太可能了。你刚才提到的时间段正好经历了两个阶段,对比而言前后有什么影响吗?
叶兴安:“8.31”之后没有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感觉,“8.31”的问题在深圳几乎都没有,没有任何的迹象,也没有任何的感觉。因为深圳一直比较成熟,一直做得挺好的。
就是讲土地筹备,从旧改来讲,有专门的旧改政策,旧改政策和“8.31”的要求不一样,不管是04年、05年提出"8.31",但是深圳没有这种情况,对北京、对其它的城市影响最大。
观点网:但是“8.31”之后土地招拍挂制度,很多时候是价高者得,就使得很多企业拿地需要有相当雄厚的资金作为依托,这方面对企业没有影响吗?可能有的资金现金流不是那么充足。
叶兴安:肯定有影响的。第一,看你拿什么样的项目;第二,各个企业都在想办法的,这就谈到另外的话题,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土地地价要求快速情况下,这是融资的问题。
观点网:继续你刚才说的银根紧缩,你怎么看待当前的银根紧缩?据我了解深圳开发银行都停止贷款了,不管是对消费者的买房贷款,还是一些大的商业贷款,银行今年贷款额已经没有了。
叶兴安:他们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上半年额度用的比较多,用的多就早收利息了,下半年相对少一些,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所以,这个政策出来以后银行提高了首付的比例,40%、50%都有。对银行来讲,全年放出量还是计划团队里面,反过来说,深圳银行和发展商在内,都已经占便宜了,该放上半年就放完了,政策的遥控对它的影响反而是最小的。
因为有些盘已经没了,你反过来上半年没有放,下半年再放,可能这么一调控,对它手上可以用的盘利用率还低一点,影响大一点。反过来去想它,但是回过头来对深圳房地产价格、成交量肯定受影响。
观点网:您觉得银根紧缩,对于现阶段的开发商是没有任何影响吗?
叶兴安:还是有影响的。由于成交量在萎缩,大家回笼资金的速度减慢了,加上从银行出来的钱,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然对土地储备的速度还是会有一定的影响,步伐就会放慢一点。
观点网:银根紧缩使得企业现金流或者资金回笼不能够迅速到位,企业面对这种情况,包括资金这方面,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
叶兴安:目前中国的融资渠道还是相对简单,比如说股票,这是主要的渠道。接下来上市,上市国内A股市场很难,都跑到香港去,上市融资从长期来说的是解决银根紧缩的一个渠道。
除此之外,境外基金的合作都是规模很小的一点,目前来说不能成为地产融资的主要渠道,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渠道,现在房地产融资并没有太多的渠道,怎么办?只能调整开发节奏,项目储备进程,只能从这方面相应调整。
观点网:有一些开发商在过去曾经拿比较多的土地,但国家要求在两年之内开发。在资金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就比较困难,对土地开发这方面有非常大的限制?
叶兴安:那是一个顺势的结果。拿地要求你两年之内开发,现在融资渠道又堵了。在华南地区房地产的企业实力和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实力大大增强了,这种调控对他们有一些影响,还不至于他们拿到手上的地没有能力去开发,只有开发一两个项目,回头资金都已经足够多。因为,项目的价格已经上来了,一下子跌不下去了,销售量萎缩了。但是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销售,没有回款。
在目前规模下继续发展,那还不是有太大问题。因为最早这些企业大量储备土地的,也都是一些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这种政治情况下,就使小企业已经没有实力起盘,去拿大量的土地。所以,这种情况来讲也是继续深化起盘,实力越雄厚的企业进一步壮大市场份额,小的房地产企业进一步面临退出市场的风险。
这种银根与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使这种趋势会变得更明显。在实际上,从土地拍卖市场看到的也都是大颚能拿到地,他们拿到地以后,随便几个项目一卖,维持项目的开发不会有问题,但是他们拿更多的地就受影响了,政府希望现在的楼盘不要变成烂尾楼,政府也不希望企业拿更多的钱圈地,政府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观点网:刚刚介绍绿景从84年开始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在企业定位、产品定位都不断有调整,现阶段绿景定位是什么?
叶兴安:绿景地产在深圳发展到一定规模了,在深圳我们比较大,但是要获得新项目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企业是为了发展的需要,就开始计划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就是立足深圳,深圳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立足深圳,聚焦珠三角。
我们在华南房地产地区,在面向全国发展,现在我们迈出了第一步,聚焦珠三角,在珠三角开始走出深圳。所以,聚焦珠三角06年开始到了珠海,珠海拿到了"凤凰一号"的项目,并且项目建设已经封顶,进入内外装修的阶段,这个项目也非常不错是一个高端,环境、区位都非常好的,项目为珠海公司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并且有很高的起点。
接下来讲,我们都按深圳地产为主去发展,珠三角是以珠海作为一个主要区域来发展,这就实现了聚焦珠三角的构想。
观点网:有计划进入广州市场?
叶兴安:这也是目标市场之一,只是在合适的机会情况下再去进入。
观点网:其实,广深两地交流并不太多,深圳在广州真正能够站稳脚跟、有一个很好发展的开发商比较少。
叶兴安:是比较少。有历史渊源造成的,目前在广州发展比较好的。一个是万科、中海、金地也是刚进入不久,也才拿了几个项目,即使万科进入广州也有10年,因为我原来一直在万科。
万科90年代初就开始找项目,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真正实质性进入广州,在广州发展起来,这里面有一个文化差异都是广东。实际上,广州和深圳差异化还是很大的,大家觉得广州水还是很深的,不是轻易可以进入,反过来深圳的企业往北方发展,好像比进入广州还容易,深圳很多都是北方过来的,对北方的文化、人脉更足,往北方发展的企业非常多,往广州发展相对少一些。
观点网:你的意思是说广州可能更具有传统岭南文化氛围,而深圳作为新兴移民城市,多是北方文化、传统华南、岭南文化并不太多。
叶兴安:还不是很多,包括人脉是不是很熟悉。其实,人脉也是地产界很重要的。
观点网:同样的广州能够在深圳发展做好的企业,也很少。
叶兴安:对的。
观点网:两地之间的交流不是很强?
叶兴安:是的,珠江地产在深圳有,但是发展也不是很好,几个项目慢慢在做。
观点网:您个人觉得广州深圳开发商哪一个更具有竞争力?
叶兴安:我个人感觉都有优势,华南最为代表的就是深圳和广州的开发商,但是深圳和广州开发商创造模式等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别。从规模来讲,广州几个发展商规模还是不太大的,富力、珠江投资也好,企业文化差异比较大,深圳还是比较机械化的,可能受到深圳土地规模不大的影响。操作里面来讲,跟广州有比较大的差异,只能说有差异化,很难说谁更有竞争力。同样,比如说在北京市场珠江也好,富力也好都做得不错,深圳的一些企业也行,有创造模式的差异,竞争力来讲很难说谁就比谁强。
观点网:如果放大到华南地产概念当中,所谓南派、北派现在你觉得属于什么样的状态。华南原来一直是中国房地产标杆带领全国房地产的旗帜,现在北京、上海慢慢在发展。特别北京已有一批国企起来了,然后有非常强的实力,现在华南地区属于什么样的位置?
叶兴安:在地产的运作上,在开发管理的理念上,华南地产代表广州和深圳的开发商,依然是全中国最好的,具有最大的优势。我在北京也做过几年,北京国企那是政府行为合并的,并存一些比较大的,它的合并并没有真正融合成实力很强的企业,更谈不上管理运作文化上的融合,体现很强的资金,资金实力大,体现在政府资源比较强,我不认为那是地产最核心的竞争力,我认为地产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资产运作管理水平。
观点网:也就是你觉得,华南地产在资本、管理、人才三点上…
叶兴安:应该比北方略胜一筹。
观点网:不知道绿景这段时间有楼盘在售吗?
叶兴安:这段时间没有,有的都卖完了。"风春一号"在年底,深圳在11月份。
观点网:最近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而华南不管是广州、深圳,房地产市场都是低迷的状态,包括深圳我们也听到有人说一夕之间回到02、03年的感觉。
叶兴安:从成交量来说萎缩一半,原来卖100万,现在卖了50万平方米。每年宏观调控都是这些情况,05年、06年都经历过,特别是06年国十五条,05年国八条都导致了房地产成交量的急剧萎缩,必然政策左右于消费者,消费者就产生了观望的心态。
观点网:有的开发商和我们聊天,原来房子都是供不应求状态。所以,从来不会为销售方面太担心,或者花很多手段促销,现在是各种手段纷纷上演,积极的促销,包括各种的优惠也好,折扣也好,比如说送车位等等。对于一般自住的买主,现在开发商已经开始想办法应对市场情况,证明他们心里面对今年的市场是非常紧张的。
叶兴安:我觉得深圳没有这么严重,大家仍然有信心,目前只是一个调控的手段。
深圳的楼盘不管做好、坏,都在做一些营销活动和推广,现在形势比较严峻情况下,营销活动会加大力度,但是我知道珠海市场感觉不大,影响好像不太大,现在几个楼盘卖的非常火爆。
观点网:是否因为珠海的房价本身没有那么高。所以,影响没有那么大?
叶兴安:珠海的规模不大,房价偏低,这种调控对人的影响更小。广州和深圳因为涨了这么多,涨到一定的幅度,大家认为房价太高了,又期望停下来或者降下来一个预期。政策一出就符合它的预期,所以大家就在观望,珠海这种观望气氛就少多了,就不会有什么,大家想的就是继续找,买的房子相对就比较要钱。
观点网:现在广州这种市场状况,会持续多久?
叶兴安:估计3-4个月,如果3-4个月政府不再出台新的政策。
观点网:也就是说到明年春节左右,你觉得春节过后,房地产怎么样?
叶兴安:应该会慢慢回暖。
观点网:现在房地产市场进入开发商和消费者相持阶段,一边是咬着牙不降,一边期望房价降下来坚决不买,你觉得最后哪一边最先胜利?
叶兴安:这看市场供求,市场决定方向,政府对市场进行了干预,干预完了以后就要停止,前提是不再出政策,不再出政策达到消费者和开发商的之间的平衡,平衡完了,到底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就是选择一个方向的问题。
如果政府继续有东西出来,可能方向就会朝着政府希望的方向走,政府希望房地产降下来吗?并不希望房地产降下来,降下来太危险,金融、经济等等问题,政府不希望降下来往上回暖的方向性很大的,这是一个政府万利,相持阶段完了,决定方向两个力量,一个万利是政府,第二是市场供求关系。
政府希望它往下走,房价一走下去,影响力就太大了,政府最起码稳定,并且不要过快的放涨,现在没有说不要涨,不要过快上涨,控制涨幅,大家都很清楚的。现在这种情况下,再打一棒子,把它打死,最后降下来,我们对政府是一个判断,也是这样的信息。
同时供求关系来讲无非有两种,一种是自主需求和投资需求,投资需求还是有很大的,自主需求刚性要求也还是很多。因为虽然一年的推出量和一年的需求量相比,还是供不应求的。所以,在市场需求这个方面,有一定的力量是还要拉动房地产的。
所以,结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在僵持一段时间以后,选择一个方向。这个时间可以3、4个月,或者再长一点,或者再短一点,都要选择一个方向。经过这两个分析,向下的动力是不足的,回暖缓慢向上的动力大于向下的动力,具体几个月没有办法算得那么准,可能预计来讲,短则两个月,长则四个月,几个月市场会选择方向,这个方面是回暖可能性大很多。
观点网:从市场情况看,越大公司越挺得住。
叶兴安:所以,刚才大公司和小公司分化越来越明显。
观点网:是否会促成寡头加剧?
叶兴安:更大的市场份额集中的少数发展商里,更多的房地产市场淘汰也行,退出也行,退出顶不住了,土地政策让他们走,市场也让他们退出,慢慢会集中到大的发展商手上,他们进一步加剧两极分化。
观点网:我认为更突显房地产对金融资产的依赖,能够熬的住就是因为有很多的土地,能够维持楼盘不卖,用钱去维护,这全部都是需要很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是否企业都在做相应调整,与金融接轨越来越紧密。
叶兴安:最后房地产企业就是与金融挂钩,跟金融密切结合结合。未来华南竞争的因素是什么?资本渠道和金融结合,和资本市场结合,只是一个手段,但是因素就是资本。
第二,我要有一批人才,我有资本就要有项目,有项目就要有人去做,并且还要做好,就这两个因素,并不会说土地做最大,所以,我们就是最有竞争力的。
观点网:最后还想问一下,绿景计划在什么时候上市?
叶兴安:具体的时间表不方便说,有这种上市的计划和安排,正在开展相关的工作,其它不太方便透露。
观点网:方便告诉准备在A股,还是H股上市?
叶兴安:更多可能是在香港上市。
·钟伟:政府与企业对赌土地 07/10/30
·钟伟:广深开发商竞争广州胜出 07/10/30
·观点访问:穗历史文化气息为深圳所缺乏 07/10/30
·深穗港地产互动:机遇与挑战 07/10/30
·地产营销新格局 07/10/3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