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永远是对的,控制第二套购房的政策一出,各银行首要的是出台实施细则。不出人们所料,各地银行先是“等待正式文件”,然后是各地分行先做不说。明摆着是在探听上面的口风,以及各银行之间互相观望和摸底。
经过一番捏手指般的私下沟通,各家银行之间都摸清了对方的底线,北京的懂了上海的意思,广东的懂了北京的心思,再结合各自的实际,分别发表了对政策的理解和说辞,真可应了“众说纷纭”这个词。
更可笑的是监管部门央行,先说不同地区、不同银行的购房者只要在银行有征信记录,都视作第二套房,也即逃无可逃。后又说一个自然人名下的所有住房信贷情况,均可通过央行征信系统反映出来。然而整个家庭成员的购房情况,目前还不能完全反映在该系统中。
这不是废话吗?以中国人的家庭实际,家庭成员之间鲜有明确的财产划分,一人买房全家所有,乃是心照不宣的事实。甚至父母买房,子女实际所有也是屡见不鲜,以这样的政策面对这样的实际,焉有不“众说纷纭”之理。
先看银行的“众说”,就足够我们领略利益面前人人算计的不同了。谁都知道,在面临通货膨胀的时候,将钞票换成资产,是增值、至少保值的惟一办法。银行和贷款人都深知这一点,因此即使房价如此高企,政府如此“警告”房地产泡沫,银行和购房者仍然不为所动。原因很简单,谁都有一个基本的算计:钞票在手,财产永远都是在缩水。
所以,单从财产上来说,银行当然要千方百计化解央行的政策,以保证银行资产不缩水。那么,央行的第二套购房政策将和以往的政策一样,结局必然是陷入空调。
但是,算计并非只有资产保值那么纯粹。国有银行的首长,得有政绩,得保证政令畅通;地方银行的首长得看地方长官的态度;国有银行下属分行则要考虑年度考核和上级首长、地方政府的态度;外资则要考虑到他们身后老板的利益。
·张文华:打折就是降价 07/10/17
·外资银行“第二套房”标准难统一 07/10/17
·房价拐点之辩 07/10/17
·任志强: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是"流氓行为" 07/10/17
·存量地成楼市调控新难题 07/10/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