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边上的古镇,虽然不是三吴都会,仍旧自古繁华。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临窗取水,傍桥而视,杭白菊、蓝印花,三白酒,传统物产影响华南生活几百年。拳船香市高竿等独特民俗让江南乡闾文化一脉传承。明建学社,清立书院,成就几代鸿儒。正所谓江南多才子,乌镇属最多。
乌镇为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璨瑰丽的文化。历史乌镇是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乌镇繁衍生息,历来文人荟萃、人才辈出,曾游学或寓居于此的有昭明太子、陈与义、张杨园、鲍廷博、夏同善等,生于斯长于斯的有文坛巨匠茅盾、沈泽民、孔另境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乌镇江南水乡古镇之首的地位。
古风犹存的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街平行、水陆相邻的古镇格局。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两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辅以河上石桥,体现了小桥、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镇风韵。镇东的立志书院是茅盾少年时的读书处,现辟为茅盾纪念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上的西栅老街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此外,还有修真观戏台、双桥风情、梁苑胜迹、唐代银杏等众多景点。
目前,乌镇中市、东栅古镇旅游景区已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该旅游景区游程达2公里,由东栅老街、河边水阁、廊棚组成,自东往西复往东形成一个回路,依次是: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商铺区、水乡风情区。与其它江南水乡古镇相比,乌镇在旅游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乌镇旅游景区首期推出旅游景点达28处,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水乡风貌的原汁原味是乌镇旅游的最大特点。传统作坊区的众多手工作坊可供游客参与操作,游兴倍增。乌镇拳船、古戏台花鼓戏、皮影戏、高公生酒作坊、宏源泰蓝印花布印染作坊、纺纱织布作坊、糕点作坊等,充分体现了乌镇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使游客特别是国外游客耳目一新。
乌镇香市——水乡狂欢节
桐乡是我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每到清明时节,当地农民都要到附近寺庙烧香祈福,祈求蚕茧丰收,乌镇香市应运而生。乌镇香市起源于明朝中期,在杭嘉湖地区名气很大。
茶馆风情
在水乡,你可常听到“皮包水”的说法。不是因为水多,而是那里的人喜欢喝茶、爱泡茶馆的缘故。每天清晨,江南水乡的风情韵致就在这袅袅的水烟中展开。
上水乡小镇的茶馆,喝的是味,品的是韵,迷恋的是酽如茶,淡似水的乡情。
在乌镇最好起个大早,叫一辆三轮车,穿过薄雾轻笼的冷清的市街,去坐一坐那西栅的小茶馆。如同酒楼饭店有三六九等一样,茶馆自然也不例外。地处中市的访庐阁、三益楼、常春楼、一洞天、明月楼、天韵楼等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茶客的身份自然也尊贵些;而分散在东南西北四个小栅的小茶馆,主顾都是四乡里来镇上做买卖的农民,有的一边将篮子里的青菜、蚕豆放在街边卖,一边喝茶。自然两者各有特点,前者俗称街庄,雅致些,后者俗称乡庄,更原滋原味、质朴醇厚些。通常乡庄只做上午,而街庄常做下午。
乌镇城隍会
过去桐乡、乌镇一带的“出会”习俗是相当盛行的,一年四时八节,要出各式各样的“会”:正月灯会、三月庙会、四月“青苗会”、五月“瘟元帅会”、七月“城隍会”、还有什么“周仓会”,总管会等。五花八门,名目繁多。
在众多的“会”俗中,除了庙会,就属“城隍会”最闹猛了。乌镇的城隍会除了迎神扮鬼迷信活动外,还有各街坊的“抬阁”和“地戏”节目。出会那天,人们用16人大轿,将城隍庙里身穿神袍、面施彩粉的的城隍木像,抬出来,先到西栅一座无主的荒坟滩上祭祀一番,然后便上街周游。整个出会队伍由一个“鬼保长”引路,接着便是鸣锣开道的先遣,轿子前面打出“肃静”、“回避”的木牌。轿子后面是各街坊的“抬阁”、“地戏”节目。那些向城隍爷许过愿的人家,就叫一个儿童扮成“犯人”跟在队伍最后这样一支由近百人组成队伍沿街行走再加上街道两边观看的人群,真是前呼后拥,盛况空前。
·北京地产的几个横截面 07/08/31
·箭牌的科技 07/08/31
·京津城际快速轨道引地产巨头争相赴天津拿地 07/08/31
·东莞“地王”事件透视拍地浊流 07/08/31
·感恩中国 07/08/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