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SMLXL这个非常时尚化的词变成了建筑界的品牌标志,库哈斯也成了建筑界最时髦的人。身着黑上衣的年轻建筑学生纷拥奔向各种库哈斯讲座,带OMA印戳的出版物如巴黎时装春夏秋冬一季一季让人应接不暇,"Remy"这个词已经被用来描述设计风格似库哈斯的建筑。
在过去的一年,邀请知名建筑师来设计商店成了时装界和建筑界共同的热门话题。Issey Miyake找了Frank Gehry,LVMH请了Christian de Porzamparc,Rem Koolhaas则包下了普拉达(Prada)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和三藩市三个分店的设计。2001年圣诞节前十天,纽约市长朱利亚尼和影星Kevin Spacey剪彩,SOHO的普拉达店在千呼万唤中开业了。
普拉达为何选中了库哈斯?据说,一次库哈斯给普拉达的老板Miuccia Prada看了他的新书《哈佛购物指南》("The Harvard Design School Guide to Shopping"),之后不久,便拿到了这些设计委托。库哈斯指导其在哈佛GSD的研究生花两年时间调研Shopping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影响,得到的一些结论有:Shopping现象已经吞噬了整个世界无所不至地充斥了各个角落;机场和博物馆里的商店比超级商场里的商店更能赢利;对Shopping最精确的比喻是垂死的动物--一头挣扎在生死之间的大象--完全狂野和失去了控制力,等等。受Frank Gehry利用Guggenheim改变了西班牙Bilbao这个工业城市的启发,Miuccia Prada想必看中了库哈斯的想法,想通过国际级建筑师来重新定义Shopping的概念和功能,通过设计来塑造新的普拉达,从而更加鼓励和刺激消费。库哈斯在他的《普拉达项目·第一期》( "Project for Prada Part 1" )书中说,"空间,也是一种市场手段。"
SOHO的普拉达似乎正是文化氛围中引入商业,把非Shopping活动掺和到Shopping中的尝试。商店位于画廊和精品店林立的SOHO区的Prince街,Broadway和Mercer街之间,占了整一个街区的宽度,原是Solomon R. Guggenheim SOHO博物馆的门厅和书店。普拉达租用了一层和地下室共24,500平方英尺。空间之利使库哈斯/OMA的"波"+"鞋剧场"的想法得以实现。
地面一层主要是展示空间,主要的货品储放在楼下。从街边走过,商店一层北墙面满墙的壁画你肯定不会错过,如果是在Broadway和Prince街这侧,一男一女两个巨大的人体模特也会引起人的注意。从Broadway侧的主入口进去,右边是壁画,据说逢季更新,现在的主题是植物,照纽约时报的话来说是"肉食植物":象叶片和花瓣的剪影里可以看到女性身体和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墙面上开有一个服务窗口。左边的区域展示成衣,展台和模特中簇拥着一个圆柱型透明玻璃电梯,里面摆放了货品,也可做上下交通运送顾客。再往前走,空间陡然变化,一个十几步的台阶降至地下,台阶对面就是作为OMA设计标志的"波"--从地下波到商店另一边。台阶上摆着普拉达鞋,顾客可在此挑选鞋子,坐下休息。对面"波"面的一部分可以打开,有活动时会降下变成小舞台或是讲台。台阶则可以变成坐席--"鞋剧场"。"波"左上方,一个巨大的似外星来的"蜂巢"从顶上悬垂而下。天花上还悬挂了很多装着衣装皮具的金属笼子,由天花的滑轨可做位置调整。天花板和大片的南侧墙面都用了一种竖纹的半透明塑料板,板后藏着灯管,白红黄蓝,给人种迷离、未来化的感觉。
在地下一层北侧陈列衣服的隔间,也用了一种类似图书馆书库的轨道来挪动陈列柜和衣架。柜上货品中时不时的会夹着一些电子屏幕,闪动着信息和图象。看来把普拉达产品和AV设施混合也是OMA设计的初衷。另一侧的展示隔间里的电子屏,有的介绍普拉达米兰总店的衣装选料制作过程,有的可以作检索查询,还有的是女模特后台换衣的镜头。
最别致的部分是商店的试衣间。从外面看,是一排透明的玻璃门。门旁地上有两个半球形的"踩钮",黑色的控制推拉门的开关,灰色"踩钮"可霎时间让玻璃变得不透明(整个门是一块巨大液晶,开关给液晶充电使不透明)。进入试衣间,一侧是整面墙的镜子,镜子中部后藏着显示屏,与试衣间内摄像头连接。有趣的是所显示影像与现实有几秒的延迟,转下身回头来看屏幕,试衣者便可看到自己360度着衣的效果。试衣间另一侧是粉红色集成电路板状的格子,将衣服挂进去,屏幕上会显示衣服的材料,颜色,尺码,有没有大一号小一号和其它可选的样式等。好奇的顾客纷纷进试衣间感受,看玻璃门到底是怎么回事。
总体看来,普拉达店的设计中融入了很多新技术,这似乎体现了库哈斯宣扬的"豪华"理论,豪华已不再是高级材料流光溢彩,如今的豪华是一种不同的体验。豪华是关在金属笼子里的皮包,豪华是廉价的半透明板,豪华是包着白石膏板的铸铁柱子,豪华是无处不在的电子屏,豪华就是给顾客的新奇的刺激。六七十年代意大利的"贫穷艺术" ("Arte Povera")运动的艺术家们,把日常所见的杂物如报纸、织物、镜子、空气等组合成艺术品,重新审视艺术制作本身,呼唤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他们反感博物馆自命清高的气氛,把艺术品设置在废弃荒凉的野地之中,结果是--你得乘直升飞机去才能看得到--穷人根本没钱享受所谓"贫穷艺术"。不管普拉达店使用多廉价的灯管和塑料,普拉达还是请得起库哈斯在寸土寸金的SOHO玩他的"波",你还是买不起里面的商品。另外,从普拉达店的建成效果来看,建筑师根本没用心来设计建筑细部,玻璃栏板直接矗在木地板上挖的槽里,塑料板与地面的连接不稳,一摇就晃,"波"所用的薄木板与地板材料简陋地粘贴,刚刚开业两周,有的部分已开始起翘,经常走人的地板部分刮擦痕迹已经非常明显。当然,忧国忧民,忧都市生活甚至忧深圳发展的库哈斯并不关心这些东西。好的建筑的标准是什么?建筑师到底应该注重什么,想法?空间?技术?材料?细部?
但有一点,从库哈斯/OMA设计的纽约SOHO普拉达店中,你可以读到这些词汇:豪华,廉价,时髦,古老,工业化,作坊,技术,粗糙,精致,未完成,隐私,公开,禁锢,灵活,……也许,这就够了。
"In the end, fabric is fabric. What is really new is the way you treat it and put the pieces together." --Miuccia Prada
·库哈斯:诱惑畏惧的废墟美学 07/08/14
·纽约证券交易亚太区执行董事杨戈简介 07/08/14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简介 07/08/14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简介 07/08/14
·沃尔玛否认在华采购缩水 07/08/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