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是20%,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高。但开发商也许只用5000万,就完成了一个2亿元的项目,利润为4000万,资本金回报率达到了80%。所以,房地产是暴力的。
通过成本核算,我们得出一个数字,石家庄的小高层成本大概是:2292+地价变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和开发商捆在一起,如何能真正降低房价?
近期,关于房地产的话题在坊间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关于房地产是不是暴利的问题,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日,省会一位在房地产行业浸淫十多年的资深人士向记者宣称:“谁说房地产不是暴利?”
房地产资金回报率惊人
这位人士称,目前,社会上总是在说房地产的利润率等等,这实际上有点混淆视听,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用资本金回报率来衡量更为合适。
他举例说,比如一个2亿元的项目,最后利润是4000万,最后的利润率是20%,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高,但在这个2亿元的项目中,开发商可并不是真金白银的拿出了2亿元,因为从现在的市场运作看,开发商只要拿到地,交一些前期的配套费,其他的一些钱开发商并不自己出。在建筑工程方面,由于竞争激烈,施工队一般都会垫资,有的施工队甚至会垫到主体封顶,再加上现在的楼盘根本不愁卖,以前很多项目开发商楼还没有盖好,甚至刚有了图纸,资金已经回笼了一大部分。由于现在楼市涨的很快,开发商即使是建好了,也不一定马上就卖,要捂盘惜售,就在那放一段时间,利润就会凭空增加很多。即使不能马上实现资金回笼,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只要一开盘,马上就可销售一空。资金实在紧张了,还可以到银行贷款,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发商也许之用5000万,就完成了一个2亿元的项目,利润是4000万,资本金回报率达到了80%,有的甚至更多,你说房地产行业是不是暴利?
房地产的成本清单
那么,房地产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呢?这位资深人士为记者拉了一个清单。
从这份清单上,记者看到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构成一共有八项:1土地获得价款;2开发前期准备费;3建安工程费;4社区管网工程费;5园林环境工程费;6配套设施费;7开发间接费;8税费。
资深人士逐一向记者解释了每一项的含义和所占比例。
这八项中,“土地获得价款”变数比较大,开发商拿到土地的方式不同,土地所占成本比重也就不同,可占到开发成本的10%——40%不等。
“开发前期准备费”一般包括勘察设计费,报批保健费,三通一平,临时设施等,这一部分最高能占到100元/平方米。
“建安工程费”现在基本比较透明,多层为550~650元/平方米,11层以下的小高层为900~1100元/平方米,18层以上1600~1800元/平方米。
“社区管网工程费”是指小区内的水、电、暖、煤气等官网,一般最高不会超过300元/平方米。
“园林环境工程费”主要是景观绿化,摊到建筑面积里一般是10~50元/平方米。
“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幼儿园,文体设施,物业用房等,现在要求盖学校的少,这一部分最高不会超过100元/平方米。
“开发间接费”主要是指管理费用、营销费用、财务利息等,这部分最高也不会超过300元/平方米。
“税费”这一块,营业税约占5%,这部分由于涉及到和买房人签合同,一般不会少交,但33%的所得税是房地产商做手脚的地方,一般都会把成本做大,利润做小,所以税费一般不会超过销售收入的9%。
把上述所有的费用加起来,按最高水平计算,就可以得出一个项目的成本究竟是多少。比如一个销售均价为3800元/平方米的小高层,成本≈地价+100+1100+300+50+100+300+342,也就是说,小高层成本大概就是2292元+地价变量,用房子实际每平方米售价减去以上费用,就是开发商的实际利润,而且开发商的利润只会比这个数字多,不会少。
土地决定商品房成本差异
在同一个位置,为什么有的房子售价差别很大?资深人士解释说,这是因为拿地的方式不同造成的成本差异。
资深人士说,土地的获取方式有很多种,主要有招拍挂,协议出让,征转农村集体土地,旧城改造,合作集资建房等等,土地获取方式直接决定了房地产的成本大小。
他举例说,省会东南区集中了几个房地产项目非常有代表性。“×××郡”走的是招拍挂的方式,每亩地拍卖出来220万元,核算下来楼板地价1850元/平方米(楼板地价是指土地成本摊到没平方米销售面积上的价格)。“×××郡”采用的是几年前以协议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楼板价格也就每平方米几百元。而这一区域还有开发商和村子联合开发的村证房,地价微乎其微。“×××院”是经济适用房,土地是政府划拨的,也几乎没有土地成本。按前面的房地产8项成本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拿地的方式不同,“土地获得价款”这一块最大的成本会差出1000多元,房屋成本也差出很大一块。
政府调控是“火上浇油”
为什么房价越调控越高?这位资深人士直言不讳地说:“政府从房地产行业中获利巨大,如果没有来自上面的巨大行政压力,地方政府一般不会动真格的,同时,现在政府的一些调控措施火上浇油,导致房价越调控越高。”
他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省会一个地产项目,政府以每亩20多万元的价格收购土地,然后以200万元的高价拍卖给地产商,政府获利上亿。而该房地产项目的土地成本急剧上升至近2000元/平方米,加上各种其他成本,房屋成本达3000多元,售价达4000多元,直接带动了周边房价的飙升。
这位资深人士称,在房屋的整个8项成本构成中,交给政府的有很大一块,比如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以及政府进行土地储备,土地出让金和配套费,以及政府进行土地储备,土地出让后增值的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政府和房地产商捆在了一起,如何能真正的降低房价?
在谈到政府调控“火上浇油”时,他说,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一方面要调控房价,另一方面,又没有措施增加土地的有效供给,这样就使得房地产商为了得到土地,不惜高价,土地拍卖中“天价地”的不断涌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一方面成本高了,另一方面需求大于供给,房价自然就高,这是经济规律,房地产商不会赔本卖房,更不会放弃现成的利润不赚。所以,土地有效供给越少,地价就越高,房价就越高,政府要调控,最终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这位资深人士说,解决高价房的根本措施,就是要增加供给,建大量的经济适用房,等一批批价廉物美的经济适用房上市,房价自然就会降下来。
网上反馈:
房价高企政府难辞其咎
贵报刊登的稿件,让我们对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房价问题上,我一直认为开发商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促使开发商获得暴利的市场环境,比如供小于求的市场现实,经济适用房供应的缺失,以及地价飙升等,都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现状有直接关系,我们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在房价高涨的问题上,地方政府难辞其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在开发过程中,过高的地价、过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防不胜防的灰色支出,让开发商不堪其扰,但他们不是楼市中最倒霉的一方,因为这些都要计入成本,在供小于求的市场中,最终都要变本加厉地转嫁到购房者身上。
关于开发暴利之说,我的观点是,在房价问题上,一味地指责开发商不道德,本身就存在许多非理性的成分,因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本能,我们不能将这个经济问题放到道德天平上去称量。开发商顶多不过是地方政府的同谋——当然他们也既是利益者,“捂盘惜售”等一些非正常的销售手段,客观上对高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业内人士
我有一个朋友就在某房地产公司工作而且还是公司中的重要人物,据他说他们开发高层的利润是100%,我想这可以说明开发商暴利到什么程度了。
——网友
政府从农民手里用十几万一亩地的价格收购,可卖到开发商手里就以百万计算了,起码在石家庄,就卖到接近三百一亩地,这样房价怎么可能降下来呢?
——网友
高价房吞噬了我们老百姓一辈子的血汗钱。政府有责任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城市居民住房建设不应该交给开发商,而应该由政府城建部门负责,建立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住房结构,让开发商去建富人住的房。
——网友
·开发商重新解读房价灰色产业链 07/07/13
·开发商自曝高房价之谜 房价透明再度成公众呼声 07/07/13
·开发商爆房价灰色产业链 职能部门鲸吞四成利润 07/07/13
·中国城市住宅商品房的价格 07/07/13
·开发商曝地产行业潜规则 4成利润为职权部门买单 07/07/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