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书影响了众多生于1970年代的男孩,当然也会有女孩。自从大卫·麦考利在1973年出版了《大教堂》一书后,立志成为建筑师的孩子们就有了实现梦想的指引。美国国立建筑博物馆近日举行了麦考利特别回顾展,展览不只呈现了作为教育家、作家、插画师麦考利的杰作,同时以实地调查的影像和笔记为人们揭示了创作灵感来源。
事实上,对于少儿读物来讲,麦考利的书显得相当奢华,书中的插图每一幅都近乎设计师的图纸,记录了建造一座假想的建筑所要采取的步骤。紧随《大教堂》其后五年间,麦考利又出版了描绘罗马的《城市》、勾勒埃及的《金字塔》和重现欧洲的《城堡》。这些书籍的内容都已被美国公共电视台制作成电视节目。
麦考利想象中的建筑远比真实生活里的来得更活泼,他借助演示的力量直指教育弊端,他要提醒世人比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系统,运用方法,明白事物前后因果关系。
《拆开建筑》一书出版于1980年,这年正是美国卡特时代的最低谷。书里想象了沙特阿拉伯石油巨子想要买下纽约帝国大厦。麦考利画出了拆开这幢摩天楼把它运回中东的每一步骤,书里对每一根支架、横梁都包含爱意。“9·11”以后,人们再也接受不了这样的想象。
在《城市》一书中古罗马建筑的再现让证明了麦考利的考古学功底,而在《神秘的汽车旅馆》一书,他更借助学识展开了无边想象:由于美国邮费的调整引发了垃圾邮件的泛滥,美国北部被掩埋,文明消逝了。几个世纪以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路边的汽车旅馆遗址,电视柜被认作是祭坛,马桶盖被当作仪式中的尊贵头饰,惊人发现的成果在博物馆里展出,礼品店里出售马桶圣壶状的茶具。后期作品中的黑色幽默是他的一大特征。
严谨的透视画法,则是他的又一种语言。当然麦考利画的并不只是教材,他更喜欢极端与充满异域风情的事物。在《另一个罗马》一书中,他以鸽子飞行鸟瞰的方式展现城市。在《地下》中,他又以蠕虫的视角展现城市地下的各种隧道、工程构造。
麦考利的书在美国已销售两百万册,并已译成十数种语言,年逾60的麦考利至今还像孩子玩玩具般驰骋在建筑空间里。
·陈家祠:秉承南北之气,成就千秋福地 07/07/05
·Herzog de Meuron设计:朴次茅斯体育场 07/07/05
·福建土楼:传统建筑 现代内涵 07/07/05
·南京最贵地皮上将建大型文化街区 07/07/05
·珠江实业:可适度配置的地产股 07/07/05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