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公布5月份的房地产销售指数,涨声一片。其中深圳以“环比上涨22.86%,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4223元”这一数据再次让深圳站上房屋价格上涨的风口浪尖位置,并在各大门户网站广泛传播。
据媒体报道,该消息来自深圳市土地和房产交易中心,然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交易中心,其宣传部相关人士却告诉记者,他们根本没有发布该条消息。“我们主要负责土地拍卖,还有少量的法院拍卖房屋,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得出这样的数据。”该人士告诉记者,关于深圳市的商品房销售相关数据,都是以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消息为准。
记者再次致电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一位负责宣传的人士告诉记者,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至今也没有发布类似的消息,对于目前流传的22.86%这一数字,他们也不知道出自何处。
统计数据滞后
中原地产一直以来都是以自己公司的销售数据加以研究分析,其深港研究中心总监张伟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原目前在深圳的销售份额占到四分之一左右,这样的销售数据也可以反映部分市场状况。今年5月份,他们统计得出的房价增幅为15%左右,并没有22.86%那么高。而根据发改委和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深圳1~4月房价与去年同月对比,涨幅分别为10.2%、9.9%、10.7%、11.3%,这在国内70多个大中城市中,依然属于高增长状态,但相比目前市场流传的深圳5月房价环比增长22.86%,还是相差一大截。
登陆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可以在其中发现深圳市每日的一手房和二手房销售数据,但是关于月度的房屋销售统计数据,显示最近是今年1~4月份,发布日期为5月16日,然而今年1~3月份的统计数据,发布日期依旧显示的是5月16日。
张伟告诉记者,这样的数据发布时间确实有些滞后,就深圳而言,近阶段房价涨幅比较大,一些数据比较敏感,影响力也明显。但作为官方,最好的做法还是将原始数据早日公开,由各家研究机构对数据分析研究,因为不同片区、一手房、二手房的销售情况都不一样,有些机构在这方面会有侧重研究方向。
本周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公布5月份的房地产销售指数,涨声一片。其中深圳以“环比上涨22.86%,全市商品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14223元”这一数据再次让深圳站上房屋价格上涨的风口浪尖位置,并在各大门户网站广泛传播。
据媒体报道,该消息来自深圳市土地和房产交易中心,然而,《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致电交易中心,其宣传部相关人士却告诉记者,他们根本没有发布该条消息。“我们主要负责土地拍卖,还有少量的法院拍卖房屋,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得出这样的数据。”该人士告诉记者,关于深圳市的商品房销售相关数据,都是以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发布的消息为准。
记者再次致电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一位负责宣传的人士告诉记者,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至今也没有发布类似的消息,对于目前流传的22.86%这一数字,他们也不知道出自何处。
究竟涨多少?
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数据,张伟表示,因为不知道数据的实际出处,也不能下结论判断该数据的真实性,但可以肯定的是,就深圳5月份而言,15%以上的涨幅还是有的。
深圳兰江地产副总裁杨大谷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22.86%的涨幅不是出自官方,那么这一数据肯定是不完善的,因为深圳所有房屋买卖,在市国土房管局都有登记备案。但是杨大谷也告诉记者,今年深圳的房地产销售情况和去年不一样,房价从8000多元/平方米上升到14000元/平方米,有点不正常。“政府方面虽然担心这些数据造成的社会影响,但是依然要给公众一个交代,真正做到信息透明公开。”
“深圳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谁也说不准,我们业内人士也是走一步看一步,但是市民不同,他们很愿意接受这些数据,因为了解房地产情况的渠道并不多。”深圳长河地产区域总监王小英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如果5月份的这一涨幅数据并不是由官方公布,并且大范围扩散的话,肯定会对公众心理造成影响。“目前市场上就有一些二手房卖家将房屋收回等待更高价格抛售的现象出现,我们称之为‘捂房’。”
王小英表示,官方公布的一手房成交数据是非常客观公正的,因为涉及房屋备案登记。但是就二手房而言,数据并不是那么准确了,因为很多市民在买卖房屋时“玩猫腻”。目前市场上对于二手房买卖强制征收20%个税的传闻很多,这也造成了很多市民在二手房交易中不按照成交价格填写合同。
“一套房屋的最初买入价格为50万元,而二次卖出价格是80万元,其间相差的价格是30万元,很多市民为了避税,在成交合同上依旧填写50万元的成交额,这些被隐瞒的价格是无法被监控的。”王小英告诉记者,在这方面的监管也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官方的数据真实可靠。
数据渐欲迷人眼
一直以来,房地产市场走势是以数据体现的,说一千道一万房价涨跌,在公众心中都不如一串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来得踏实。当然,并不是说公众只是一味看重数据而忽视中央乃至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只因为数据可以简单、直观地反映被炒作得太厉害的房地产市场情况,更易于为公众所接受。
然而,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却有着众多的数据充斥其中,渐渐迷乱了公众的视线。在数据发布方面,有房地产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也有相关统计部门获得的数据,更有众多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在数据类型方面,有商品房销售统计,也有商品房成交统计,名目不同,数据自然不同。尽管这些数据在某种层面都有可信度,各家发布机构也都信誓旦旦标榜自家数据的真实性,但对于并没有太多房地产专业知识的公众而言,判断着实是件费力的事。
公众渴求数据,谁知引来一堆,这最终的结果叫人哭笑不得,市场努力想表达自己的“正常”,于是,数据成为最好的“诏书”。公众一并接受各种数据的同时,也在发问:究竟该信谁的?长此以往,必将造成数据公信力的衰减,当数据变成可以讨价还价的“肉菜价格”时,市场最大的悲哀将会“莫过于此”。
所以,当下值得探讨并归正的并不仅仅是房价的走势,作为最直接面对公众的数据发布,同样需要思考其值得存在的权重与价值。公开、真实、权威地发布房地产相关数据,而不是任凭数据满天飞,这或许是当今中国楼市问题中新增加的一道难题,正确作答才可能在房价调控政策实施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毕竟这时候的数字,承载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概念。
·深圳为何频起炒房之风? 07/06/11
·深圳5月房价又成“狂牛” 07/06/11
·深圳房价上涨达香港75%水平? 07/06/11
·深二手投资客在"干炒"? 07/06/11
·传深圳6月强征二手房交易个税 07/06/1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