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项商业举措出台,连傻子都知道是在炒作时,这项举措也就弱智得让人有些惨不忍睹了。玉泉营东方家园最近设立的“20万年薪”门槛便是活生生的例证。
按理说,商场里贴出个把告示,很少有人知道的,媒体记者更不会纷至沓来了,可东方家园的那封竖立在提款机旁的“致消费者的信”却迅速成了一大新闻。消息的“外露”最初来源于一个名叫“燕窝小小”的网友在一家网站上发的帖子,紧接着这家网站就这件事情做了新闻报道,指斥这种做法是对消费者的歧视。在其后的各种报道中,“歧视消费者”成了最核心的话题。
实际上,那个“燕窝小小”或许就是东方家园找的“托儿”,而那篇网站的新闻报道虽然也做了较深刻的剖析,并指出炒作可能出负面,但无意中对东方家园的行为定了个调儿:歧视。东方家园那封“信”中最难以确定的关键点在于:谁能确定消费者的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如果这一点确定不了,那么专为这些人服务不就是鬼话?但这一点基本上被回避,只拿“歧视消费者”说事儿。这种话题的转移无非是让人们形成这样一种误解:东方家园的产品确实很高档。并产生另外一个结果:高档产品并非富人的专利,不那么富有的人也可以买嘛,干吗剥夺我们的权利?
东方家园的期望是,通过年薪门槛的设置,以炒作的方式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洗去卖场在人们心目中的低档次形象,让有钱的、没钱的都纷纷涌进来掏钱搬家具。可是,聪明的消费者会上当吗?看看那些入驻品牌,现代板式家具品牌包括意风、百强、国安佳美、红苹果等,欧美家私品牌包括标致、华莎弛、阳光夏威夷、圣世年轮、好人家等,这些牌子在居然之家都是司空见惯的,有的甚至连居然之家都进不了,谈何高档?根本不高档却要包装成高档,岂不是让消费者看到了一副不诚信的嘴脸?
在第一个帖子发出12天之后的5月28日,东方家园终于通过网络发出了对事件的解释,并表示放弃开设名人夜场,承认“导购范围只限为奢侈类和高档类”的表述不妥,但最后一条仍在为自己的服务做广告:将开设热线预约,所有家具品牌实施一对一全程服务。
然而,这样的承诺还会有人信吗?
炒作是一把双刃剑。当一个企业的美誉度丧失之时,知名度越高,“臭名”则会更加远扬。
·深圳拟推二手房买卖指导价 07/06/01
·“琼能源”挽歌 07/06/01
·本土营销从感性到理性 07/06/01
·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企业 07/06/01
·易宪容:建议应该让政府看到 07/06/0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