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有太多的零突破,这个城市是闯出来的。”此话不假!
深圳有一座叫“闯”的雕塑,那是一个巨人,用双手撑裂一扇门,打破了框框,打开一片新天地。“敢闯”,这是凝固在雕塑里的一个城市的精神,这是深深刻入整个城市的人文性格。
深圳因“敢闯”而生,深圳人为“敢闯”而来,这是对深圳和深圳人的要求,是建设这座城市必备的素质,这座城市也因此集中了最丰富的具有这样性格的人群。过江猛龙,开山力士,无不以“闯”为剑,一群人的性格塑造了一个城市的性格,一群人的气质造就了一个城市的气质。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可以说是一张白纸,缺钱缺人缺经验,一切从零开始。作为试验田,作为排头兵,一切从未知数开始,这样的发展模式,本身就带着开天辟地的新鲜。
怎么办?怎么干?没有时间让你“考虑考虑”、“研究研究”,有的只是“先人一步”的催促,有的只是“冲锋陷阵”的期待。全中国的目光都注视着南国边陲这片狭小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时候没有选择,必须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来,拿出闯劲来,拿出实干的行动来。
蛇口的开山炮打开了缺口,也摆脱了疑问的纠缠。敢闯的深圳人用反问来找到自己前进的可能:为什么不能有合资公司、外资企业?为什么不能有土地拍卖?为什么不能有股票……
深圳人的头脑里有一个个为什么,然后用敢闯的态度、创新的行动,为一个个提问找出答案。
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敲响土地拍卖的第一槌,发行新中国第一只股票……深圳就是这样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一个个在中国大地上从未有过的新鲜事物,就在“为什么不呢?”的敢作敢为中诞生、发展、壮大。
有没有闯劲,有没有新意,已经成为深圳人内省的标尺、外露的气度,已经成为深圳的人文名片。有多少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站在流光溢彩的深南大道上,望着五光十色的高楼大厦,立下誓言,然后义无反顾地融入这个城市大胆作为。谁能想到小小的“QQ”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深圳腾讯的马化腾让小小的“企鹅”成了“明星”;谁能想到微缩景观也能成为旅游胜地,华侨城的任克雷让锦绣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成为市民和游客的假日选择。在深圳,每一个成功人士都有敢闯敢创新的故事。
有这样一组数字可以展示深圳的风采:2006年,深圳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二,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蝉联全国榜首;2006年,深圳所拥有的“中国名牌”总数达58个,居全国第一。敢闯与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自觉。
敢闯,就是敢于打破框框、突破樊笼,就是于无路处寻出路,于无声处响惊雷。对深圳来说,没有吃现成饭的优待,只有吃改革饭的艰辛。也正因为如此,深圳人知道敢闯不仅仅是应有的态度,更应是务实的作为,不是蛮闯不是瞎想,还要有闯的智慧,创的聪明。
如何打破框框,在哪里打破框框,是摆在敢闯与创新面前的现实问题。态度解放的是思想,智慧解决的是思路。深圳人知道,通过雷区,但不要踩响地雷,趟过河流,一定要知道深浅。深圳人知道,找到那条通往成功的路,需要经历无数的坎坷,需要殚精竭虑地思考,河要过,但要摸着石头过。
深圳人不仅是勇者,还是智者。比如,宽广的深南大道,那穿越时空的远见预知了未来的繁荣;比如,移山填海建设的盐田港,那深谋远虑的目光分明早就看到了未来的繁忙;比如,开山破石而成的中心区,那运筹帷幄的方略早就为深圳开出了一片发展的腹地;比如,依旧天然的大鹏半岛,那留有余地的心思早就为千万深圳人留下一片都市之肺。
闯的智慧,创的聪明,这是深圳人牢牢把握在手中的钥匙。当然,深圳人也清醒地知道掌握钥匙需要学识的积累,需要苦苦的思索,这一切的艰辛与求索并不能省略。思索才能闯出去,思索才能创出来,学习已经成为深圳人的自觉,思索已经成为深圳人的习惯。深圳人也因此获得了敢闯与创新的本领。
·南京市房价调控细则突击当地楼市 07/05/30
·高尔夫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07/05/30
·新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企业 07/05/30
·财政部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 07/05/30
·深圳:闯出来的城市 07/05/3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