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太阳能产业也是。继尚德之后,踏着同样路径发展起来的公司络绎不绝,要把它从个案变成通则。
同门师兄弟,双城故事,古典时代最浪漫的作品仿佛又发生在江苏无锡、南京两座城市。
笼罩在高科技和环保光环下的光伏产业,在投资人眼里越来越象会下金蛋的鹅。2006年刚刚获得9,980万美元的融资,并力争2007年纽交所上市的中电光伏总裁赵建华就是这只鹅。
这只下金蛋的鹅系出名门,是无锡尚德施正荣的同门师兄。
海归+国外技术+政府资本+国际市场+海外上市,这是否是第三次中国创业浪潮的可复制模式,中电光伏和赵建华显然是一块试金石。
拷贝尚德
中电光伏暴得大名还是和无锡尚德有关系。无锡尚德和施正荣一鸣惊人,创下多个第一,于是和施正荣师出同门,而且还是同一个实验室领导兼光伏转化率世界记录持有人的赵建华回国所创建的中电光伏自然也备受关注。
赵建华系山东人,原先在山东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后来到澳大利亚马丁·格林门下从事太阳能光伏研究。在研究领域,赵建华极具天赋,迅速打破太阳能电池转化率的多项世界记录。当时仍旧寂寂无名的施正荣是赵建华的师弟。
在赵建华屡破世界记录的同时,施正荣已经回国创业,并且在2003年尚德开始盈利。赵建华也有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用,所以在多方探求后被中电电气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陆廷秀相中,双方共同投资组建了南京中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2004年中电光伏正式成立,资料显示,中电电气和赵建华之间有合同,就是中电光伏一期投资2,680万美元,注册资本1,080万美元,其中中电电气以现金形式出资550.8万美元,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51%,赵建华以现金和技术出资529.2万美元,持股比例为49%。双方约定,首期出资为各自出资的15%,必须在取得营业执照3个月内投入,而且各方按照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和承担风险。
中电光伏成立开始,赵建华出任总经理,陆廷秀出任董事长——这基本是克隆尚德施正荣和李延人的二人转模式。
但是不久中电光伏的股东名单发生变更,个人股东中还增添了张凤鸣、杨怀进、王爱华、TED·SZPITALAK4人。
据介绍,赵建华的太阳能技术和专利归属于他所领导的整个澳大利亚太阳能研究所下的一个技术团队,赵建华要以技术入股中电光伏,就需要整个团队的支持。在了解到赵建华回国创业的事情后,整个澳大利亚团队对赵建华提出质疑,最终确定共同入股,所以需要对入股的技术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分割。
个人获得的一份“硅太阳能电池制造专有技术”无形资产出资分割协议显示,在重新分割的216万美元的技术入股资产中,赵建华获得比例为20%,张凤鸣获得比例为20%,杨怀进获得27.5%,王爱华获得12.5%,TED·SZPITALAK20%。
随后澳大利亚光伏团队就将无形资产投入中电光伏作为认缴的注册资本。相应的中电光伏的股权名单也发生了变更,中电电气出资550.8万美元,持股51%,为第一大股东,杨怀进持股14%,为第二大股东,赵建华、张凤鸣、TED·SZPITALAK持股10%,王爱华持股5%。当期除了赵建华现汇出资79,980美元外,其它全部以技术入股。
显然与施正荣独揽大权,一人控制尚德46%的股份不同,赵建华多年科研所获得的专利反而需要与团队分享,从而形成了团队参股的局面。
法资投行ADV总裁、CFA林国栋认为,赵建华基本是在复制尚德的成功案例,但是从这些股权比例看,赵建华难以超越施正荣式的财富,因为施正荣的持股比例远远超过赵建华,目前赵建华夫妇仅持有15%的比例,而且2006年引进风投,个人股东的比例肯定被摊薄了,中电电气也很难放弃控股比例。不过赵建华的创业故事倒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模式:以海归技术团队的形式共同参与创业,从而共享利润成果,共同承担风险。不过说到底还是技术的问题,赵建华获得了科研的尖端成果,光伏转化率达到19%,没有团队支持是不可能的,用这些尖端成果入股,自然需要分摊。
同门竞争
中电光伏和无锡尚德,同省之内,相隔不过百公里,兄弟竞争,瑜亮情结难免。
两家公司关系也颇为微妙。原来在中电光伏成立之初,中电光伏从无锡尚德挖走两名重要骨干。
据了解,被挖走的两名骨干就是中电光伏目前的两名股东:杨怀进和TED·SZPITALAK。杨怀进1985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贸易经济专业,1994年从澳大利亚麦克利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而后曾在澳大利亚南方阳光国际有限公司任董事经理,在无锡尚德任市场销售部经理兼总经理助理。TED·SZPITALAK1972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物理学学士,1980年开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太阳能特别研究中心工作,因为TED·SZPITALAK与施正荣都在太平洋太阳能公司工作过,所以TED·SZPITALAK也成为无锡尚德的创始人之一。
成为中电光伏的第二大股东,拥有相当比例股份的吸引力显然比在尚德由施正荣一手控股要好一些。
资料显示,目前中电光伏已有3条生产线建成投产,产能达100兆瓦。2007年年内再上3条生产线,其中有一条生产线已在安装中,新增3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公司太阳能电池年产量将有望达到200兆瓦。快速增长的势头已经对无锡尚德构成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电光伏由国家控股,加之地处南京,而南京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把光伏产业列入重点扶持发展产业:以中电光伏为龙头,打造国内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力争到“十一五”末,南京市光伏产业规模达到120亿元。
一场看不见的暗战正在南京、无锡上演。不过再怎样竞争,复制尚德故事仍然是中电光伏技术团队股东的心愿。
2006年8月,成立仅一年多的浙江昱辉仅用了七个月时间便在英国AIM市场高调上市,从而创下快速上市的记录;2006年11月9日,阿斯特太阳能(CSI)登陆纳斯达克;12月20日,天合光能(TrinaSolar)正式登陆纽交所,成功募集资金9,800万美元;同一天,江苏林洋新能源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光伏热潮里,河北晶澳太阳能公司的技术顾问是马丁·格林的同台助理,林洋新能源的研发中心里,首席技术顾问郑广复是施正荣的实验室同事,CEO是跟随施正荣创业的张汉飞。
投行人士林国栋认为,随着国际市场的逐渐饱和,光伏电池行业一轮洗牌不可避免,到时候就是把握资本优势的施正荣少不了要开展一轮对同门的兼并了。
·石家庄写字楼市场酝酿变局 07/05/21
·张元端:当前房地产四个方面的强势理念 07/05/21
·长沙市芙蓉CBD对外规划招标 07/05/21
·让历史建筑穿上节能“新内衣” 07/05/21
·崇光百货母公司7.5亿狂扫伊都锦内地四门店 07/05/2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