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板
  • >> 观点网 >> 地产中国 >> 正文
    住房保障“武汉模式”全国推广
    https://www.guandian.cn屈虹晖2007-04-30 13:32:56来源: [ 长江商报 ]
    发表评论 打印文本 关闭

    长江商报

      经济适用房逐年增量,低保家庭“应保尽保”

      作为全国最早组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城市,武汉市的住房保障制度正被当作模式在全国推广。

      2006年12月30日,继大连之后,武汉市对武昌区丽华苑1230套经济适用房摇号过程进行了电视直播。这一场新颖的摇号模式,引来建设部办公厅、住宅与房地产司等部门的现场观摩。建设部办公厅副主任张志新在现场明确表示,武汉模式将列入建设部推广、培训教材。

      经适房逐年加大建设规模

      2003年,对于武汉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制度,有着标志性意义。正是从这时开始,武汉市逐年加大了建设规模。

      2003年武汉市下达计划63.7万平方米,2004年下达计划117.39万平方米,相当于2003年的一倍;2005年又分三次下达了共计265.21万平方米的建设计划,在2004年的基础上又翻了一番。2006年下达了362.53万平方米的建设计划,相当于2004年和2005年的计划总和。

      “四年来,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含集资建房)累计开工面积达791.3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531.03万平方米,占整个住宅建设的20%左右。”武汉市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武汉市住房发展“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200万平方米的目标,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比例占整个住宅供应量的25%左右。2006年、2007年的供应计划均超过了300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通过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武汉市将有15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加强监管促进住房落实

      武汉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全程监管。

      建立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武汉经济适用房制度重要的一项举措,为做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武汉市建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市经济适用住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市长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情况,研究解决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而针对过去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偏大、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武汉市建立了规划、房产、建管等三部门联合监控的机制,严格实行“一控、两限”措施。

      对于价格问题,武汉市有专文规定,销售价格不得超过物价部门批准的基准价格和浮动幅度。目前实际销售均价比同地段商品房低1000-1500元/平方米左右。

      在对住房拆迁住房困难户安置难的问题上,武汉市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优先安置给建设项目中的被拆迁住房困难户的政策。

      低保家庭“应保尽保”

      作为住房保障制度另一重点廉租房制度,武汉市是从2002年起开始正式推行的。

      自2003年以来,武汉市政府将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渠道。如今入住房保障资金1亿元,使1.6万余户低收入家庭享受了住房保障。

      “除了将公积金的增值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廉租住房建设补充资金外,武汉市不断拓宽廉租房资金的来源渠道,采取提取公积金增值金收益、动员并接受社会捐赠等方式,多途径筹集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房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秋交会上,桥房集团将特别赞助单位冠名权10.8万捐助用于廉租房建设;2006年开始,武汉市将土地收益的增值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用于廉租房的资金供应。“十一五”期间,武汉市将投入4.5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

      按困难程度逐步解决廉租房

      最低收入家庭实行住房保障,涉及到保障资格的认定和保障措施的落实等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武汉市按照廉租房先解决最困难的原则,逐步将廉租房制度予以推进。为了让低保家庭全面享受住房保障,武汉市实施打分评定制度,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优先实施住房保障,给予租金补贴或配房租赁。

      此外,武汉市十分重视廉租房住户的居住生活需求。为解除廉租住房住户的后顾之忧,武汉市在廉租住房房源的筹集上,考虑到困难家庭的居住生活需要,按照分散布局、方便群众、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采取购买存量住房、新建廉租住房、改造筒子楼、订购经济适用住房等方式,广泛筹集廉租住房房源。2004年以后,主要采取购、建结合方式筹集房源,重点在老城区进行二手房收购。

      武汉人均建筑面积达26.86平米

      武汉市在全国较早起步解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问题。从启动住房保障工作至今,全市已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小区63个,用地面积近6000亩,竣工面积累计达到793.39万平方米,改善了8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帮助100余家困难企业建设经济适用住房386.3万平方米,解决了4万余户困难企业职工住房困难;投入住房保障资金1亿元,通过廉租房政策缓解了1.6万余户低保家庭住房困难,实现了人均住房使用面积6平方米以下低保户“应保尽保”。

      截至2006年年底,武汉市人均建筑面积已达到26.86平方米。

      低保家庭打分评定制度具体操作

      为了让低保家庭全面享受住房保障,武汉市实施打分评定制度,对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优先实施住房保障,给予租金补贴或配房租赁。

      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申请家庭评分时,根据《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凡家庭成员中有1人属于一、二级(视力类为盲一、盲二级)残疾人的,基本分为5分;凡家庭成员中有1人属于三、四级(视力类为低视一、低视二级)残疾人的,基本分为2分。每多1名一、二级(视力类为盲一、盲二级)残疾人的,加1分;每多1名三、四级(视力类为低视一、低视二级)残疾人的,加0.5分,分高列前者优先解决。确保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家庭优先享受住房保障。

      -链接

      经适房的各项法规政策

      1994年,先后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步伐的通知》等政策性、规范性文件。

      根据国家《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建住房〔2004〕77号),2005年6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了《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全面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办法》颁布后,各管理部门为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又陆续制发了《关于明确经济适用住房户型面积控制标准的通知》、《武汉市实施<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细则》、《关于在经济适用住房开发经营企业建立负担卡制度的通知》等具体管理政策。

      廉租住房的各项法规政策

      2002年8月,市政府印发了由市房产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共同拟制的《武汉市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提出了配房租赁和租金核减的两种住房保障方式。

      2005年底,根据建设部《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武汉市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房产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拟制的《关于完善我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推行租金补贴的实施意见》。

      《武汉市城镇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住房保障暂行办法》及《关于完善我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推行租金补贴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各职能部门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保障对象认定、评分排序轮候办法、腾退公房处理、配租廉租住房后期管理等相关政策。

    相关文章

    ·武汉首次对经适房限价 07/04/30

    ·深圳将出台住房公积金方案 覆盖全市户籍职工 07/04/30

    ·地方政府为何不愿建廉租房:只出不进影响利益 07/04/30

    ·一季度长沙房价平稳向上 07/04/30

    ·深圳房价猛涨可支配收入剧降 楼市入高风险区 07/04/30

  •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

观点 © 2005-2006 guandi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B2—20050206] 关于我们 | 业务联系 | 友情链接
网上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