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阅《康熙字典》里包含“木”部的汉字就有1413个,其中有超过400个字是与建筑息息相关的。木可栖身,因此则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说法。而北京建城3000多年,其四合院可谓是京畿建筑文化之栖身典范。说起四合院的历史,当然要从家的起源谈起:据说,亚当和夏娃因为偷吃了一个苹果,而失去了乐园。当他们被逐出伊甸园时,天空下起了大雨。两人因此而互相搀扶,夏娃默默依偎在亚当的怀里,两人默默扶持,而在风雨飘摇中组成了人类第一个建筑结构——覆盖与支撑。
因覆盖与支撑而成就的“家”字,也高度概括了建筑作为居住的本质。而四合院,正是“家”的象形产物。四合院的搭建每一步都能在“家”字中,找到起源和历史。21世纪,我们回头再看作为家的四合院,四方空间之内,感受到了强烈的秩序感与家族感。
从和而有序,看建筑的沿革
中国的四合院讲究礼制与家族的仪式感。东厢、西厢代表了不同的家族等级与功能,二进、三进院落的不同形式则代表了四合院建筑所蕴含的独特标志。久居西方别墅的“老外”们,看中国式的别墅则别有一番韵味。他们无法理解建筑为何承载了过多的家族荣耀与礼制、等级的意涵。而中国人,尤其是在京畿之上承建“和而有序”的四合院建筑,则意味着更多的内涵。
和而有序,须从“和”说到“序”。“和”,为家族生活的融合与贯通,所有房间的通达和周到的礼数,均显示了家族的财富与位阶。“和”对于现代经过改良的四合院产品来说,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晴翠园II期—国粹,建于温榆河之上的中而西的四合院产品,业内具有中国式别墅的美誉。我们去拜访它时,树叶婆娑的树影下,建筑就流露出自然的直白与古四合建筑那种刚毅的表情,然而外观材质却无不透露着精良的现代质感。古代关于家族的“和”,在这里被丰联地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那就是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型发展的观念所吻合。现代思想与古代精髓相结合,建筑因此有了生命。我们才开始逐渐明白它为什么被人称之为“国粹”。
从人居看传统精髓的继承与发扬
既融合又创新,既继承又发展,是中国式建筑的发展观。如今的四合院+别墅,则是对于西方建筑的经典借鉴与华夏民族居住要义的承袭。
中国式建筑以四合院为标志。谈及北京四合院,人们往往会想到元代建都北京及其街坊胡同形成的历史。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所就已经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岐山凤雏的西周建筑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四合院。因为历史的变迁和各种原因,如今,那些昔日曾经辉煌的四合院已时过境迁而大多没落了,他们或被演变成了“大杂院”,或因年久失修而濒临坍塌。一些对中国传统人居方式抱有浓厚兴趣的人,带着一种继承与改良传统的出发点,尝试着在保留四合院建筑形式的前提下,将现代的生活方式硬件融入其中,使其更舒适,但代价不菲。之所以如此,是那屹立着的四合院建筑,里面包含了更多的情感因素。在继承与发扬中国式人居建筑的出发点下,温榆河畔水生天养的湿地绿肺,几近失传的古工法建筑,从中却能追寻到华夏民族所经历的时代财富,并将民族的精华堆砌在天然陲呈的框架结构之中,所有的礼仪和节制仿佛都被古工法建筑所圈定,晴翠园II期—国粹脱颖而出,成为城市建筑高端消费体。
晴翠园II期——国粹的可贵之处在于,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建筑硬件,而被融入了一种情结。这种情节来源于对民族传统建筑的热爱。原生树影掩映下的是高低错落的屋脊,和煦的庭院中传来久违的家族的喧声。在西方大工业化发展的今天,大量的建筑作品和住宅已被批量生产。从这种浮躁的环境中抽身而出,用手工工艺打造建筑的做法本身就是独特而稀缺的。“去其弊,存其益,粹并东西”,是对建筑师最苛刻的要求,这些都源于对传统精华的珍视。所有的建筑师和设计师通读了建筑史,了解每个手工建筑打造的环节,在四合院专家的指导下每个细节都被悉心规划而审慎精研。国粹建筑,因此而美誉为“国传别墅”。
融会贯通,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建筑产物
艺术无国界,建筑的语言也是息息相通的。对于国内外建筑来说,只有风格的派系之分,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其无不承载了人类居住的真正要义。柯布西耶说建筑是居住的容器,房子之所以产生价值不仅因地段价值的丰厚,更因其承载了人类更多的向往和更美好的憧憬,以及背负了对民族传统的继承与复兴使命的重大意义。
晴翠园II期—国粹的开发主旨在于为更多有更高诉求和目标的阶层提供更高生活的想象空间。
中国新兴的财富阶层,对于居住的理解更为深刻和丰富。对于房子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居住的容器”。他们希望房子能提供更多可能性的想象空间,是生活和艺术结合的神圣殿堂,是激进的变革与传统守候的产物,是经历时间所酝酿的佳品,又是细节中透露居者高贵生活与修养格调的场所。
·广州地王游戏该如何收场 07/03/14
·外资基金急攻华南商业地产 钟情直接开发 07/03/14
·土地风暴四月即将到来 “九龙守土”利剑出鞘 07/03/14
·南方香江喜获全国地产百强明星企业称号 07/03/14
·华南之困 07/03/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