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广州楼市第一场辩论会
辩题二广州楼价是过高还是不算高?
正方观点:
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广州的楼价并不算高,虽然广州楼价持续上涨,但实际需求保持相对稳定,成交依然火爆;楼价持续上涨是因为劳力成本、地价、建筑材料和装修标准都呈上涨之势。
反方观点:
买一套房,花光了两代人的存款,买房压力很大,广州楼价太高了;大户型的价格已经达到了顶峰,如果继续上涨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拿其他城市的楼价水平来横向比较的方法是不科学的。
“不算高”派
某大开发商:
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广州的楼价并不算高。其实,楼价高不高,首先应该看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虽然广州楼价在持续上涨,但市场的实际需求量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态势,近期市场成交依然火爆,基本上一有新货上市买家就踊跃购买,这就说明市场依然是有价有市,同时这也是产品价值的体现。
近年来广州的楼价持续上涨,这当中其实是有水涨船高的因素存在。如今,无论是劳力成本、地价还是建筑材料都普遍呈上涨之势,尤其是地价成本的飙升大家有目共睹,而且消费者置业时更多的是讲究一步到位,对产品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这包括对通风采光的要求、对创新设计的要求、喜好带入户花园的设计、跃式的设计、对卫浴间的配置注重舒适性与先进性等等,这些都令产品的升级速度明显加快,而买家的这些需求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过高”派
广州市寒桐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韩世同(韩世同博客,韩世同新闻,韩世同说吧):
目前,市场上所说的“广州楼价不高”的依据往往是拿广州与北京、上海的楼价相比,这是不科学的。在同一周期内,楼价若增长超过30%就意味着存在泡沫,这当中存在的隐忧是楼价暴涨就可能大跌,若楼价跌幅超过3成,买家将成为负资产一族。统计数字显示,广州的楼价从2003年的3888元/m2上升到现在的6300元/m2,涨幅远远大于30%,但普通百姓的收入增幅远没达到楼价的增幅水平,也正因为此,如今不少人都在叫唤买不起楼了。若买家普遍感到楼价超出了消费水平的话,广州楼市将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
中原地产项目部副总经理黄韬(黄韬博客,黄韬新闻,黄韬说吧):
不能够把楼价进行跨地区比较。其实,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环境不同,供需结构也不同,因此只拿其他城市的楼价水平来横向比较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我相信2007年广州楼价总体水平还是会升,特别是上半年,由于供应量比较少,所以楼价上升的势头还会比较明显。而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供应量的逐渐增多,楼价的上涨速度会逐渐放慢,全市均价甚至有可能微降。
买家罗先生:
广州的楼价绝对不能用“低”来形容。我自认为在广州也属于中高收入人群,但我买一套天河区的房子不仅需要把自己全部的积蓄投进去,还需要父母的大力赞助,可以说,买了一套房,花光了两代人的存款,此后十年的生活质量也很可能因为还贷而受到影响,这样的买房压力当然算很大的,也表明广州的楼价是很高的。
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首席分析师黎文江:
广州的房价,尤其是大户型的价格已经达到了顶峰,如果继续上涨则会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看房价高不高要以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来衡量。高价位的大户型供应量在今年供大于求的趋势更加明显,需求有所萎缩,开发商自然会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不敢贸然提高价格。
购房者小菲:
我们很期待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中小户型楼盘,供应量大了,价格就应该不会高得离谱。而且广州人比较务实,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广州人对买房还能够保持着比较冷静、理智的心态,这也促使房价不会陷入到恶炒的境地。
记者陈白帆(陈白帆博客,陈白帆新闻,陈白帆说吧)、王荔珏、刘丽(刘丽博客,刘丽新闻,刘丽说吧)琴、龙蕾(龙蕾博客,龙蕾新闻,龙蕾说吧)
编辑部观点:
衡量楼价不可“与国际接轨”
现在国内的各个行业,从石油到电力到银行到航运,凡是要涨价的,大都叫嚷着“美国的价格如何如何,欧洲的价格如何如何,因此国内也要跟着涨价”,还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而但凡是对自己没好处的,比如降低价格、减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改善待遇等,却又祭出“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旗帜,为自己的行为辩解。
这种“滑头”的做法,开发商们自然有样学样:“接轨”——总是跟买家说:“我们现在的楼价是很便宜的,你看北京、上海、香港、东京、纽约等城市,房价已经是天价啦……”让买家们幻想着用“广州的价格”来买房,是多么的划算啊,未来的升值空间该有多广阔啊。
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还不能媲美欧洲、美国,为何楼价却非要媲美欧洲、美国的价格?为何要用那些地方的楼价来迷惑广州买家?我们认为,判断楼价的高低,应该从当地的实际购买力出发。如果当地人只买得起2000元/m2的房子,那么即使是5000元/m2的房子也绝对是贵的;如果当地人能买得起2万元/m2的房子,那么就算15000元/m2的房子,也是很便宜的。既然大部分广州人认为现在的房价已经让人高攀不起,那么,无论开发商再怎么描绘“广州的房价只及其他地方的几分之几”,广州的房价对于广州人来说还是意味着太高了。因此,我们请来各方人士辩一辩,看“广州楼价还很低”这个论题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我们相信,任何脱离了现实而一厢情愿制定高价的产品,最终只会被广大消费者所抛弃。记者陈白帆
2006年各大城市楼价对比
北京:2006年商品房(包括普通住宅、别墅、写字楼、商铺)平均销售价格为8792元/m2,比前年上涨了16.7%;
上海:2006年商品住宅均价为8888元/m2,比前年同期微跌1.5%;
广州:2006年十区商品住宅均价为6343元/m2,比前年同期上涨24%;
香港:据中原地产研究部资料显示,2006年香港一手楼市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均创下有记录以来11年的新低,只有13824宗,销售宗数比前年下跌12.9%;销售金额为599.52亿港元,比前年下跌38.3%。香港2006年平均楼价比2005年下跌了2.6%;
纽约:2006年商品住宅均价为2045美元/m2,同比升幅19%;
台北:2006年商品住宅均价为20000元/m2;(折合人民币)
东京:2006年商品住宅均价为23000元/m2;(折合人民币)
新加坡:2006年商品住宅均价为12000元/m2,同比上涨10%。(折合人民币)
·"七剑"作用不大 楼价应该由市场来调节 07/01/29
·广州楼价下半年有望回落 大户型价格依然看涨 07/01/29
·2006年天河区商品住宅市场分析 07/01/29
·广东纪委点破潜规则 官员买房不得低于市价 07/01/29
·“双轨制”刺激住房保障提速 07/01/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