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
上市公司 >
沪市 >
公告 >
正文
大名城风险提示公告
作者: 大名城     时间: 2014-04-10 10:05:09    来源: [ 观点网 ]

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事宜已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及201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14年4月2日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公司将在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文件后适时启动发行工作。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具体如下:

  一、政策风险

  房地产行业是现阶段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运用多种手段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未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仍将持续。

  1、产业调控政策变化的风险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刺激内需、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成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主基调。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提出13条意见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各部委也先后出台各项政策法规,采用降低资本金比例、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基准存贷款利率、下调首付款比例、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等措施刺激房地产市场。

  自2010年起,为抑制房地产发展过热,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国务院办公厅先后提出“国十一条”、“国十条”、新“国八条”、新“国五条”及其细则对房地产业实施宏观调控,各部委也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房地产用地管理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的紧急通知》等配套政策法规,采用了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加强房地产信贷及税收管理等调控措施。

  上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法规的密集出台,为公司业务的长远发展带来有利影响,但由于其暂时限制了购房需求,将有可能在短期内对公司的房地产业务经营造成不利的影响。

  2、土地供给及土地管理政策变化的风险

  土地是房地产业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能否取得土地以及土地取得成本的高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影响重大。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主要从土地供给、土地管理两方面对土地进行调控。

  土地供给方面,国务院及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等政策法规,从控制建设用地增量、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方式、严格执行土地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等方面加强对土地进行调控。

  土地管理方面,国务院及各部委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的通知》、《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等政策法规,从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加大力度处置闲置土地、强化土地规划控制等方面对土地进行调控。

  预计上述土地供给、土地管理政策的执行未来将更加严格,将可能导致公司土地取得难度加大,土地成本提高,从而对公司的业务产生影响。

  3、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

  政府有关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所得税等政策的变动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有较大影响,将直接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盈利和现金流状况。2009年3月,为了加强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的纳税行为,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通知,通知对开发产品完工条件、核定征收的管理、房地产企业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确认作了更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销售未完工开发产品取得收入的计税毛利率,将一般开发项目的计税毛利率由20%、15%、10%降低到了15%、10%、5%,每档均降低了5个百分点。

  公司按福州市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按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计税毛利率的降低,有利于减少税收对公司资金的占用,对公司业务经营有利。但如果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政策发生变化,计税毛利率再次提高,将增加税收对公司资金的占用,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4、信贷政策变化的风险

  房地产信贷政策包括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政策和对消费者的住房消费信贷政策两方面。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信贷政策方面,2010年以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放松了对房地产开发贷的限制,如2009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调整,其中普通商品住房项目投资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从35%大幅调低至20%,这是自1996年设立房地产项目资本金比例制度以来的首次调低。项目资本金比例的下调,意味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门槛降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能力增强。2010年以来,国家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房地产项目资本金要求,严禁对不符合信贷政策规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开发项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开发企业信贷政策由松向紧的变化将对公司获取贷款支持、开发项目的能力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消费者住房消费信贷政策方面,2010年以来,为遏制个人通过住房消费信贷炒房,政府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断提高,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利率总体上也不断攀升,甚至采取直接限制购房的措施。消费者住房消费信贷首付款比例的提高、基准利率的上调,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消费者的购房需求,对公司产品销售产生不利影响。

  二、市场风险

  1、行业周期性波动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运行关系较为密切,受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房地产行业的波动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一般而言,如果宏观经济发展处于景气周期,则房地产行业投资及需求增加;反之,则投资下降,市场需求萎缩。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将可能随之波动。

  2、市场区域集中、市场竞争激烈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收入均来自福州地区,目前公司在建及拟建房地产项目也有相当部分位于福州地区,市场集中度高,如该区域房地产市场需求或房地产价格发生变化,则将直接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同时,由于福州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如万科、保利地产、华润置业等国内知名开发商携巨额资金进入,使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经营风险

  1、经营模式导致的管理和控制风险

  房地产业具有资金需求大、建设周期长、波动相对较大的特点。为规避行业周期性风险,确保公司的平稳、持续发展,公司制订和实施了适度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同时,公司的各项业务主要由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负责经营,涉及子公司较多。这种经营模式使公司在业务、财务与资金、人事方面管理跨度大,环节多,虽然公司为此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子公司采取委派董监事、委派财务负责人、统一管理对外担保等措施,但公司仍存在因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内部监管不到位及信息沟通不畅等而导致的管理与控制风险

  2、合资开发风险

  公司部分项目采用合资形式开发,合资开发对公司获取项目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合资开发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与合资各方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了争议和纠纷,则项目进度将受到较大影响。

  3、土地储备不足的风险

  土地储备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及拟建项目规划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不包括土地一级开发项目),虽然按照公司目前的开发规模同时考虑到未来几年的适当增长,这些土地储备足够公司开发三到四年的时间,但如公司未来不能及时取得土地储备,将影响公司正常的建设开发,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4、项目开发风险

  房地产开发项目资金投入量大、建设周期长、涉及环节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定位、规划设计、工程施工、配套设施建设、销售等每一环节都可能蕴藏着一定的风险,如设计方案的更改、施工过程中的天气变化、地质条件与预期不同、施工方案选定不科学、合作单位配合不力、项目管理和组织不力等都将增加项目的开发成本、延误工期。

  5、销售风险

  房地产产品的销售不仅取决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直接受项目的市场定位、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周边同类楼盘供应情况的影响。由于房地产业的开发周期往往较长,而市场情况变化较快,若公司不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的变化趋势,则可能出现所开发的产品不符合市场需要,导致销售不畅的风险。

  6、产品质量风险

  房地产产品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信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品牌的必备基础。若在未来的开发项目中,出现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交付后出现质量纠纷的情形,将可能会给公司的销售及品牌造成负面影响,进而给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的影响。

  7、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房地产开发所采用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钢材、商品砼等建筑材料及一些装修材料,这些原材料成本占开发成本的比重较大,因此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公司的成本,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8、新技术应用及技术规范变化引致的风险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行业应用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客户对建设工程高标准的要求,同时贯彻国家对建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政策,公司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不断有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由于应用时间相对较短,存在技术不成熟的不利因素,如应用不当,会引致产品的技术缺陷。

  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导建设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往往随着国民经济、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而出现变化。由于对新规范的研究及理解有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果在新规范应用初期,设计、施工出现了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将延误建设项目的验收。

  大名城风险提示公告



(审校:劳蓉蓉)
24小时热点>>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22375222 或来函ed#guandian.com.cn(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