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多瑙河明珠”的匈牙利共和国首都布达佩斯(Budapest),由布达和佩斯两个部分组成,是该国政治、文化、商业、运输中心和最大的城市,处于欧亚大陆交通线的十字路口,位于匈牙利平原和喀尔巴阡山的交汇点之间,多瑙河由北向南流经城市的中央。布达佩斯也是匈牙利的文化中心,许多高等院校以及科学院、图书馆和国家剧院等都设在这里。这座被国家文化保护政策所整体留存下来的城市,充满了加入欧盟的欢悦,同时也宁静地发展着历史城市的魅力。
布达佩斯市有记载的历史开始于罗马帝国在公元89年建立的一个城堡——阿奎因库姆,罗马帝国没落后,包括匈奴在内地东部游牧民族部落先后在公元4世纪末进入到潘诺尼亚地区,大部分农村和部分罗马城市在战争中被摧毁。1247年,国王贝拉四世在布达的高地上重建城市,1361年佩斯被定为匈牙利王国的首都。从1446年开始,奥斯曼帝国进攻匈牙利并于1526年占领佩斯,15年后攻陷布达。直到18世纪中叶,哈布斯堡王朝战胜奥斯曼帝国并恢复了匈牙利王国,并将佩斯定为政府的驻地。
布达佩斯是18世纪和19世纪发展最快的城市,在一个世纪里人口一度达到60万人。1839年至1849年,在匈牙利改革家伊万·塞钦伊的建议下建成了第一座正式的桥梁,即连接布达和佩斯两座城市的链子桥,使得布达与佩斯两城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整体。今天,这座桥以伊万·塞钦伊命名,是布达佩斯市内跨越多瑙河的九座桥中最著名的一座。
1848年匈牙利爆发革命,统治150多年的哈布斯堡王朝被推翻,1849年革命政府将布达、佩斯和古布达合并为一个城市,直到1872年两城正式合并。在此数十年之间,两座城市就已经开始合作讨论建筑和城市规划的问题了。1896年匈牙利为庆祝马扎尔人定居1000周年,市内修建了许多大型的工程,例如英雄广场以及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条地下铁路。到1900年城市居民人口达到73万人,进入20世纪之后,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向以工业为主体转换,随后导致了大量国家工业向城市聚集,城市郊区的人口增长迅速。
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战败,匈牙利随着1918年奥匈帝国的分裂而获得独立。1919年库恩·贝拉在布达佩斯建立了一个苏维埃共和国,到1930年为止布达佩斯有100万长住居民和40万郊区居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占领布达佩斯,当地50万犹太居民大约有三分之一死于纳粹的大屠杀。同时布达佩斯遭到德军和盟军的多重破坏,多瑙河上所有桥梁均毁于战火。1946年,匈牙利成为共和国,1949年改称人民共和国。1950年布达佩斯扩展了城市的范围,到20世纪60年代城市基本得到恢复,并成为共产主义政府政策的一个展示窗口。
布达佩斯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极大破坏,二战后才在多瑙河上重新建设连接两岸的桥梁。自20世纪70年代起,布达佩斯按新的布局进行规划和建设,住宅区与工业区被分隔开,部分政府机构迁往郊区。目前,城市的工业分布均衡,较过去也更加繁华有序、交通方便,穿过多瑙河的地下铁道四通八达,将布达和佩斯连接在一起。
1989年10月23日匈牙利成为共和国,并与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开来,2004年5月1日匈牙利加入欧洲联盟。布达佩斯在经济建设、城市发展等方面融入了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城市交通也为此进入国际化的系统化建设阶段。
布达佩斯早在13世纪就已经形成了能够适应布达高地的街道网,穿越城市空间的四条主要街道在接近城堡和山顶的过程中最终汇合在一起,而城市的中心广场便位于该处,其他次要的小街道相互穿插,连接着一个城市的各个街区。
17到18世纪以来,多瑙河沿岸被一系列的城市建筑连接起来,建筑与自然景色和谐、融洽。布达的城堡地区沿着长长的台地伸展,在其中有中世纪的城墙、众多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宫殿、排屋),外观华丽、堂皇的巴洛克建筑。城堡自身在构思上是哥特式的,在其鼎盛时期又增加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在19世纪,玛丽亚·特蕾莎皇后重新修建了城堡,建筑风格转向巴洛克式,在南岸可以俯视该城堡。
内环线与多瑙河之间是布达佩斯真正的内城。内环基本上沿原佩斯的城墙而筑,这座城墙最后的一座城门于18世纪被拆毁,有些地方还保存有古代城墙的遗迹。Váci utca大街位于市中心的第五区,与多瑙河平行,过去Váci utca是城市中重要的商业街,今天则是市内最著名的购物街区。每年在这条街上还举办圣诞节市场,人流最为集中,其形式很类似于维也纳市政广场上的圣诞节市场。Vaciutca连接着市场大厅与Vrsmart广场。内城的北部是布达佩斯最大的教堂建筑——布达佩斯巴西利卡。从链子桥出发沿内环可以在佩斯一边经过大犹太会堂、国家博物馆、市场大厅一直到自由桥。
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公园的安德拉什大街与外环交叉处是一个八角形的广场。安德拉什大街是布达佩斯建筑和城市空间形态的典范之一,从1871年至1885年的14年间,在这条2.4公里长的林荫大道两旁建立了古典主义的住宅建筑以及匈牙利国家歌剧院、恐怖大厦博物馆,以及众多各类广场和英雄广场等。2002年安德拉什大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大街的地下建有布达佩斯的第一条地铁线路,它是继伦敦之后欧洲的第二条地铁——也被称之为小地铁。现在每个地铁站的主体建筑仍然保存着原有的历史风貌。
布达佩斯的有轨电车线路是世界上使用次数最高的线路,2006年春还进行了更新升级,目前它们使用着世界上最长的有轨电车。环城高速公路已于近期基本建成。布达佩斯还有一些不寻常的交通工具,如上山的缆车、儿童火车。布达佩斯的地铁系统历史十分悠久,是欧洲大陆第二古老的(欧洲最古老的地铁是伦敦地铁),目前地铁已经占城市交通当中所有公共交通总量的22%以上。最初的布达佩斯地铁线是现在的M1线,以黄线给予标识,现在已经恢复为最初建造时的面貌,那一段值得匈牙利人骄傲的历史得以保存下来。
布达佩斯拥有三大座国际火车站,分别是东火车站、西火车站和南火车站。西火车站与东火车站属于大型火车站建筑的典范,外环上的东火车站区域建有多座剧院和电影院,从位于佩斯侧的东、西火车站出发有连接欧洲25个首都的直达列车,每天往返的国际列车超过50次。从布达佩斯开往维也纳每隔三小时出发一次列车,全程开行时间不到两个半小时。布达侧的南火车站主要经营国内列车。所有三座火车站均与地铁线路相连接,例如,火车东站与M2号地铁线(红线)接驳,火车西站同M3号地铁线(蓝线)相接驳。同时,在布达佩斯的市区还有若干个小型的客车站和货车站。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计划到2015年完成的从巴黎到布拉迪斯拉发的欧洲高速铁路也将通过布达佩斯市。
近年来,欧盟要求新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包括匈牙利,将发展交通建设和改善环保作为最优先考虑项目。欧盟评估2015年前这些国家新建或改造完成3万公里铁路以及2万公里公路,全部工程预计需要1000亿欧元资金,欧盟将为此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这种经济动力使得布达佩斯能够发挥连接欧洲东西地区的枢纽作用,同时,也将促进其城际交通系统不断完善。
原本属于欧洲政治网络、经济势力范围以及文化圈的匈牙利在欧洲乃至世界的地位将不断得以提升。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