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特写 | 专访蓝镇设计院长胡劭平:十年后再去看小镇行业的天花

观点网

2020-09-18 17:59

  • “我们暂时还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天花板,或许十年后再去看吧,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观点网 和其他与会嘉宾不同,胡劭平院长对于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举办地——绿城蓝湾小镇已是再熟悉不过了。

    “蓝湾是我们服务的合作伙伴的项目,这个小镇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我们团队也参与其中。”

    相比起房地产跌宕起伏几十年,“小镇”的概念于2014年由浙江省首次提出,真正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对于小镇领域的探索则要再早上几年。早在十多年年前,绿城创始人宋卫平先生开始了理想小镇的探索。随后宋先生和胡院长成立了专注小镇研究的机构“蓝镇设计”,进行着持续的探索实践。

    自行业之兴走来,胡劭平院长对于这个行业早已了熟于心。2020年博鳌房地产论坛直播间,他向我们讲述了他与小镇的这些年。

    “在经历了多年城市房地产行业后,我一直有个想法萦绕脑海,觉得应该利用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为中国的乡村做点事。过去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几十年里,基本上都是农村在支持城市,人才、劳力、土地、资源等等,面对城乡二元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的城市能给农村带来什么?”

    回想起初,胡劭平院长语气中满是感慨。“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出台特色小镇的相关政策,我们就已在思考,或许可以在乡村做一批较具规模、自成一体的拥有都市生活精华系统的空间载体,即独立于城市之外,二者又可联动,链接起城市的活力文明和乡村的自然温暖。我们称之为’理想小镇’。”

    “城市化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发展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给城市埋下了不少’暗疾’,资源紧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乡村,也面临着耕地撂荒、村落空心、人口老龄等一系列日益突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都市人群对回归田园生活的热情与日俱增,甚至有些都市精英开始自己动手回归田园筑梦桃源。这就预示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逆城市化。“

    胡劭平院长指出,所谓“逆城市化”,便是这些想要离开且有能力离开城市的精英群体,和返乡创业人群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田园逐梦之旅,这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这是我们多年反复研究、思考和实践的结论,所以从事小镇事业的开发商可以叫做“生活服务商”,要从“买房子“转换为提供美好生活方式的系统服务能力。从社会进程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这是一片蓝海。当然也一定会面临诸多挑战。”

    说到这里,兼备传统房地产和小镇设计经验的胡劭平院长,为我们阐析了“传统房产”与“小镇”的异同。

    他指出,在项目的规模上,传统房产的郊区大盘和小镇是类似的。不同的是小镇除了开发建设用地之外,还会将大量的农田、山林甚至乡村纳入小镇体系一并构建,从而形成新的生态圈。对于小镇而言,没有足够的规模,就没有足够人口,无法形成完善的生活生产自循环体系,自然也就无法支撑起多业态的存续和服务。

    另外,传统的郊区地产大盘往往容易形成“空城”和“睡城”现象长期存在,缺乏活力和产业生态。“做小镇的话,不止是房子,更重要的是构建活力生态体系,并能持续运营,形成人口潮汐的平衡。所以不仅要将生活内容做到位、还要把产业体系做出彩,还要将整个生态、生产、生活运维好,小镇才能有生命力,才能长续发展。这也要求我们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进行全景思维考量。”

    在蓝镇设计规划的300多个小镇项目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少。文旅特色的嵊州越剧小镇、浦江诗画小镇、农业产业主导的慈溪正大春风蓝湾、休闲度假氛围的安吉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的悠然南山等等,还有颇多业内耳熟能详的项目。

    “还有一个不同是小镇的开发周期会很长,真正做好一个小镇项目,至少需要10年。也正因此,注定做小镇会很难,轻易不要做。”胡劭平院长如是说。

    十年,在一家地产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段十分漫长的岁月。胡劭平院长坦言,没有足够的情怀是做不了小镇的,而这,也是他与宋卫平先生合作至今的原因。

    “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第一位还是情怀。”他直言道,“时至今日,不少开发商仍沿用传统地产开发思维来理解小镇,对于小镇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对于行业而言,还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时间。希望更多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能加入到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小镇事业来。”

    至于未来小镇行业会走向何方,胡劭平院长回答:“小镇的路不容易,但是充满希望。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国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特色小镇、城镇更新、乡村振兴会一直伴随在这条路上。”

    撰文:陆欣 郑培茵    

    审校:刘满桃



    相关话题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创新业务

    小镇

    蓝城

    2020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