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存量改造打造出的三林印象城,是印力在顺应时代与自我迭代中交出的一份答卷。
(2019年11月3日)城市商业的高速发展,助推着房地产市场从增量时代逐渐进入存量时代。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地产商们也迎来了新的窗口期。
在一线城市,纯粹拿地建项目已然成为“过去式”。新一轮博弈中,存量资产才是各方资本的角逐对象。而如何盘活存量项目,怎样做到“使旧焕新”,对房企们的内功是一个考验。
在商业地产竞争最为激烈的上海有这样一个项目,两天内的客流量近15万人次,销售额近1400万元、车流近8000辆。
对于一个商业项目而言,人流量是检验其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从数据上看,该项目显然已经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不过,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这个项目却正在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
为其带来改变的企业是商业地产老手印力集团,而这个项目的名称叫做三林印象城。
三林印象城的前身是于2010年开业的三林城市商业广场,因经营不善、业态调整等多方面原因,该广场的经营效果并不理想。于2017年,印力集团携信城不动产将该项目拿下,并决定在此基础上改造升级,打造出印力在上海的首个印象城项目。
首个项目意味着这座城市对于产品的第一印象,而印力集团敢于将入沪的首个印象城项目押宝在一个存在不少问题的存量项目上,自然有其底气所在。
自2003年成立以来,印力集团便致力于购物中心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业务贯穿商业地产领域的全价值链。截至2018年12月,运营管理项目超120个,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资产规模近800亿,管理面积近1000万平方米。
十六年的沉淀让印力集团对于商业项目和商业市场的把控越发敏锐,在拿到三林这一项目后,印力便对项目本身及其周边的区位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解析。
印力明白,随着消费升级,市场对于购物中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具体验、更有温度、更加时尚才是居民们所追求的感受。
为了给三林印象城注入更多生活情感,印力集团将亲近感、品质感的美好生活乐园定为了该项目的改造核心。在项目设计上,印力重新打造出了一片连贯开放的公共空间,加强和改善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联系。
外部通过建筑及景观设计的无缝结合,让顾客还未入内便能够感受到一种流畅舒适的氛围。
来到商场内部,建筑入口区及中庭的改造打破了竖向及横向空间,使空间的流动感更强。此外,印力在该项目中还打造了一个下沉式广场,使得整个项目的可达性更强。
一年时间的改造,让三林印象城从外部风格到内核文化都打上了印力独有的烙印。通过“Home+”的服务理念,创新Family Room、共享厨房、特殊关怀、智能服务四大特色服务空间及内容,并构建起了三林印象城特有的“Share×Care”服务体系。
通过存量改造打造出的三林印象城,是印力在顺应时代与自我迭代中交出的一份答卷。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份答卷显然已经得到了不低的分数。但众所周知的是,不管是对印力还是对市场来说,这都仅仅是个开始。
在存量时代下,商业转型升级到底能为这座城市、这个市场带来怎样的蝶变,正是吸引众人的一大悬念。事实上,作为一线城市商业地产的风向标,上海这座魔都中越来越多地产商们正摩拳擦掌,希望能够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11月14日,2019观点商业年会将走进上海存量改造标杆项目—上海三林印象城,倾听商业地产存量改造当中的难与易,同时与印力集团上海城市活力中心总经理蒋云海先生深入讨论存量改造升级发展战略。
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上海三林印象城不仅为存量改造升级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且其成熟的运营体系同样值得探究。
届时,来自全国各个地产企业的中高层将一起分享与交流,头脑风暴下引出对房地产行业多维度的思考,寻找商业新出路。
撰文:陆欣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