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的新格局已经初露端倪,在2019年走向2020年的当下,中国商业地产的机会在哪里?
(2019年9月10日)如果说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中国商业地产已经历了一轮周期,这确无疑问。
仅仅是在五六年前,从住宅严控中转向商业地产的房地产开发商,以为找到了一处避风港和新蓝海,大家为之兴奋和憧憬。但随之而来的互联网电商大发展,以及过度的竞争,让商业地产陷入了传统与创新的冲突融合之中,未来的道路完全被改变。
2013年首届观点商业年会,将主题设定为“商业的未来”,寓意正是让蓬勃发展的行业看到更长远的未来。而之后,互联网时代到来,或者说移动互联网的大发展,让电商成为传统商业必须正视的问题。
2014年,第二届观点商业年会正是聚焦于“互联网”和“电商”,会上传出的一致声音,都是要拥抱互联网电商,而不是恐惧和抗拒。
2015-2016年,中国经济大环境调整转型升级背景下,“商业寒冬”突然降临。只是短短几年时间发展,大量资本涌入后造成的商业地产同质化、泡沫化结果开始显现,整个行业多少都感受到了一些冬天的寒冷。
崛起时间太短,开发商们并没有做好经营商业地产的准备,只有资金是不够的,这个行业还需要人才,需要经验,需要耐心,需要运营能力……
于是,中国商业地产在一轮高速发展的粗犷生长之后,开始逐渐回归冷静,行业不再一窝蜂地抢上大型综合体、超高层地标。
2016-2018年,商业地产逐渐回暖,行业少了很多浮躁和激进,更多地探索和思考关于发展的本质问题,开始关注中产时代的来临,关注消费需求的变化,关注资本与金融对商业地产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创新”成为了商业地产的高频关键词,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新零售”、“体验业态”等。
时间很快走到2019年,中国商业地产的格局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在经历了数年跑马圈地、繁花似锦之后,商业地产从规模化的急速扩张,转变为平稳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至少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已经可以看到与成熟市场相同的一些现象。
例如大宗交易,根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19上半年商业地产报告”,一线城市大宗交易市场半年成交金额超4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占比一半。
来自新加坡的投资常客丰树、吉宝、凯德继续布局各大城市,来自香港的投资机构如基汇、领展等也抓住时机购置一线城市物业,通过运营升级和改造,在买与卖之间获取更多溢利。
这是欧美成熟商业地产市场的常见现象,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城市,外资进场买卖大宗物业是主流交易,在香港亦是如此。
究其原因,中国商业地产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以及不断吸收学习国外及香港商业地产经验之后,逐渐显现出走向成熟的一面。
当然,在这背后是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毫无疑问,中国商业地产已经走过了初级阶段,我们需要继续思考,新格局下商业地产的未来发展道路。
鉴于此,2019观点商业年会将主题设定为“新格局:商业道路”——在六年之前的首届观点商业年会上,我们尝试解读商业地产的未来,能预见到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虽有曲折和起伏,但未来必然美好。
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特征,而今,商业地产的新格局已经初露端倪,在2019年走向2020年的当下,中国商业地产的机会在哪里?
审校:武瑾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