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人民币贬值,房企的海外发债成本还将进一步提高。未来房企的“钱途”应该去何处寻找?
对于货币市场来说,8月5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日,为了降低美国贸易保护对中国加征关税预期等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突破了7元关口。在此之前的20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20%,是国际主要货币中最强势的货币。
是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破7的消息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在回应市场关切情绪时,央行负责人表示,“‘7’更像水库的水位,丰水期的时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时候又会降下来,有涨有落,都是正常的。”
这更像是历史节点的必然选择,只是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人民币破七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影响要更加消极一些。8月5日,受“破7”消息影响,房地产指数下跌2.36%,百余家房地产股票下跌。
实时的股票下跌是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破7”带来的更大蝴蝶效应则是房企的境外融资成本将被再次抬高,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内融资收紧,房企更热衷于发行海外债获得喘息空间。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房企面临的融资环境,可以说是层层叠进,空间愈加逼仄。
2018年以来,房企境内阀门不断关紧。2018年4月份开始,国内贷款增速历经了连续11个月的负增长,直至今年的3月份才迎来迎来扭转。是月,国内贷款同比增长2.5%,增速较去年同期上涨1.6个百分点,但仅维持一个月,由于土地市场结构性过热,房地产融资再次收紧。
受此影响,企业到位资金增速在随后的几个月份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7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9800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比1-6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另一边厢,非标融资也接连受阻。5月,23号文狙击房地产信托和其他非标融资,要求加大对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的各种乱象行为检查处罚力度,其中对信托领域各种业务违规行为都提出了明确禁止性要求;6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公开表示,“房地产业过度融资,不仅挤占其他产业信贷资源,也容易助长房地产的投资投机行为”。
7月,央行表示“房地产行业占用信贷资源依然较多”,同时强调“加强对存在高杠杆经营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行为的监管和风险提示,合理管控企业有息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
有房企管理层无奈道,“这次调控强度是史无前例的”。在境内融资受阻后,房企也逐渐将目光移向海外债。
2019年上半年,观点指数监测100余家样本企业,统计发现上半年房企的海外融资规模达到3866.2亿元,其中2019年1到5月,样本房企海外融资的金额分别为836.67亿元、604.46亿元、789.94亿元、740.10亿元和229.64亿元。23号文发布后,境内融资环境出现明显收紧态势,房企积极谋求海外发债上的突破。于此,6月单月海外融资数额出现环比大幅增长,增幅为189.75%,录得的融资额为665.39亿元。
观点指数统计显示,包含海外债在内,7月房企融资平均利息率为7.03%,较上月下跌0.45%;而海外融资平均利息率则为10.09%,较上月大幅上升,比房企整体融资平均利息率相差扩大。
如今叠加人民币贬值,房企的海外发债成本还将进一步提高。未来房企的“钱途”应该去何处寻找?
加上悬而未决的中美贸易博弈,相信在一点时间内,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有涨有落”,如果不做好相应汇率对冲或者赎回,房企的净汇兑损失亦将进一步扩大,财务成本必会吞噬净利润率。种种考验,房企究竟应该如何破局?
9月24日下午,以“汇率与境外债券融资”为主题的“香港资本圆桌”将在深圳举行。在此次闭门圆桌上,将对当下的汇率、海外债等热点话题进行专题分享。
此次圆桌名额稀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即可提前预约申请。想掌握更多活动讯息可以致电020-22375222或者登录观点网(www.guandian.cn)
撰文:陈朗洲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