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加似乎想保持自己的节奏,创始人王晓鲁向外界宣告,梦想加亦有能力做得到。
观点网 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以来的关店、裁员、退租和融资受阻等风波,联合办公行业已从前几年的高速扩张缓下步来,进入沉淀积累时期。
但梦想加似乎想保持自己的节奏,创始人王晓鲁向外界宣告,梦想加亦有能力做得到。
“我们还是一直都是比较稳健的”王晓鲁说行业变化对梦想加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去年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在资金方面没有压力,他也介绍:“接下来可能会继续做股权融资……债券方面我们也会有一些涉猎,债权类的融资也都在进行之中。这些都会在合适的时机公布。”
而且梦想加在项目选址以及随后的产品打造和销售方面,均非常重视坪效和盈利能力。因此梦想加能够保持健康财务状况,具备相当的抗风险能力。
截至目前,这个成立了四年的联合办公品牌在全国的六个城市落地。其中在北京、成都和西安的耕耘卓有成效,梦想加基本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办公空间品牌;上海、杭州、南京的布局则仍在继续深耕。
“我们现在经营面积大概是30万平方米,一共有40多个项目。整体的经营情况还是比较健康的。”王晓鲁表示。
有别于过去认为联合办公主要服务于创业公司的印象,梦想加的客群更显多样且成熟。王晓鲁强调,梦想加并不是做孵化器和创客空间,“我们其实服务的更多是科技、互联网、文创、教育等新经济公司。”
其列出数据,梦想加50%以上客户都是大型互联网公司,有约70%的客户均属于新经济行业。“一些比较知名的头部互联网的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以及很多传媒、教育、咨询行业的公司。”王晓鲁说,另外,梦想加的客户还包括不少世界500强公司,以及央企、国企的创新业务部门。
“这些大型的企业正逐渐接受联合办公的概念。”王晓鲁称,“我们今年做了很多大公司,单体的面积需求大概都是几千平米。”梦想加正在向这些对办公空间有更新需求的大企业提供整体定制服务。
王晓鲁对梦想加的定制能力十分有自信,这源于该公司科技研发的实力,以及将空间视为产品,对空间的设计及使用、项目的健康状况、智能办公体系、资源整合、社交运用等方面作长期研究投入。从2015年开始,梦想加就开始构建其智效智能办公体系的雏形。
“包括腾讯众创空间、龙湖、万科、招商蛇口以及华润润加速在内,很多企业级的客户都采购了梦想加的智能办公体系。”王晓鲁说,梦想加目前经营30多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还有30多万平米的办公空间并不是梦想加持有的,而是由其智能体系进行管理的。
“我们自己持有的空间在三年之内可能从30万平米增长到100万平方米”,对于未来发展,他这样表示,“但我们管理和定制输出的空间大概会是这个数字(100万平方米)的5到10倍。”
产品模式方面,王晓鲁称公司亦会参与很多优秀的城市更新项目。
他认为目前梦想加已经深耕北京、成都、西安三个城市,上海、南京、杭州则处于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未来会继续跟进。而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他认为“该地区现在商业和创业氛围很好,但并不是梦想加的发展重心。”什么时候打算进入目前还是未知数。
王晓鲁称已经去深圳考察过很多次。但梦想加对每一个城市的策略都非常的清晰,就是成为当地市场的第一名,“我们对密度覆盖会更在意一点,扎根会比较深。我们把每个城市的根都做得比较深以后,才会考虑进入下一个新的城市或者一个新的区域。”
“大湾区我觉得是一个特别好的市场”他回应,但是短期之内并不是梦想加特别核心的一个选择。梦想加会继续深耕现有市场,对已进入城市进行密度覆盖式布局,更好地发挥联合办公的规模效应。
撰文:刘子栋
审校:劳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