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大师斯蒂格利茨教授讲解危机过后亚洲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香港二○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新鸿基地产(新地)及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邀得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学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Prof. Joseph E. Stiglitz)赴港举行讲座,题目为“危机过后亚洲及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讲座吸引600名学者、学生、政商界人士及公众参加,现场座无虚席,中大更特别安排讲座于香港及内地多所大专院校直播,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及南京大学等;任何人士亦可通过中大网页观看网上直播,充分促进各地学术交流。
新地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博士表示:“新地一直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推动教育、阅读和终身学习,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是集团兑现这个承诺的一部分。我们希望这次讲座为年轻人启发思维,拓宽国际视野,深信讲座引发的新理念和知识,将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感谢新地自2004年起一直大力支持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并表示:“2013年是大学的金禧年,我们很荣幸邀得国际知名的经济学者和评论家斯蒂格利茨教授,在大学的五十周年校庆期间分享精辟见解。”
“新鸿基地产诺贝尔奖得奖学人杰出讲座系列”十年来邀请不同诺贝尔奖得主到访香港,通过专题讲座与学术界、教育界及商界切磋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启发思维,同时推动知识的发展和传递,鼓励学习与创新。该系列讲座已是第二十一度举行,合共有28位诺贝尔奖得主和知名学者应邀赴港主持公开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斯蒂格利茨教授分析2007年金融危机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及启示,特别着重讲解中国及亚洲的情况。市场及监管失控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可惜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并未因此而汲取经验,斯蒂格利茨教授从另一角度探讨危机过后亚洲及世界经济的隐患和机遇。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少数兼具高知名度及学术地位的经济学大师,亦是备受尊祟的政治经济评论家,通晓经济学的各个领域,经常对各类重要议题提出深刻的评论,包括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发展经济学和贸易理论、公共和企业融资、工业组织和农村组织理论,以及福利经济、收入和财富分配等。他对美国的贫富差距、财政赤字及债务危机等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此外,他对欧元区债务问题、中国经济转型、亚洲农业国家发展等问题亦同样关注,积极为全球金融危机、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及发展策略等提供分析及建议。因此,斯蒂格利茨教授无论在美国及国际范围内均具高度影响力。
教授提出的信息经济学理论,是他最大的原创贡献,为他赢得诺贝尔奖。他提出信息的不均衡会造成市场以至经济决策的错误,导致危机出现。与此理论引申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关键概念,现今已成为经济理论及政策分析的重要工具。斯蒂格利茨教授对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的著作非常丰富,备受各界重视。其中2001年的著作《全球化的许诺与失落》(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被译成35种语言,全球销量逾百万。他与联合国专家合作撰写的《斯蒂格利茨报告》(Stiglitz Report),检视了全球金融危机及提出对策。
斯蒂格利茨教授于196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70年在耶鲁大学任教,曾担任美国克林顿政府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1995-1997),以及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总裁(1997-2000)。2008年,他获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延聘为经济表现与社会进步衡量委员会的主席,提出改善国民福祉的建议;又于2009年获联合国大会委任,带领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委员会并发表报告。
斯蒂格利茨教授于1979年获得克拉克奖,这是美国经济学协会每两年颁授予四十岁以下,在经济学上有卓越贡献的经济学家。2011年,他被时代杂志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斯蒂格利茨教授现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席主席,亦是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的创始人兼联席主席。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左)与新地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郭炳联博士(右)赠送纪念品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学人斯蒂格利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