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看起来,莱茵置业的决策层一直在思考和尝试多元化的问题。
8月7日,莱茵置业披露2013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11.97亿元,同比升139.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84.96万元,比去年同期的3449.49万元降4.77%。
营收同比上升,但净利润同比略有下降,莱茵置业总裁助理田贺的解释是“价格调整”。
田贺表示,上市公司周转率越快,财务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决定利润的一个因素是售价跟成本。目前的成本、人工、材料费都在上涨,但在成本略有上涨或者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房价又一直在跌。
“比如近期结转的泰州、南京,主要是改善型和刚需住房,为了提高周转率加快销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适当调整价格。”田贺称,快销的结果是收入可能会增加,销售额会增加,但是利润会有一定下降。
“这就是市场,企业不能主导市场,但要适应市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田贺称,并不看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他认为,房地产行业将来竞争会非常激烈,行业洗牌也会加剧。而莱茵置业则是寄望新能源上有所突破,从而将之培养为莱茵置业的新增长点。
据田贺介绍,莱茵置业观察到,衣食住行中对人最重要的除了住以外,就是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相应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美国现在整个能源板块的消费,天然气所占比例达到40%,而中国现在的天然气消费比例只占1%,时间节点刚好是美国20年前。从1%到40%的增长,美国只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田贺称,经过充分调研,莱茵置业觉得中国天然气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类似于十五年前的房地产的机会。
之所以选择新能源作为新增长点,田贺解释称,还是基于多方面的思考。
“第一是市场契机,在这个行业时间点可以进入;第二是新能源板块对于企业的要求,总资产投资量很大,资金覆盖量比较适合;第三是新能源板块和政府报批类似半垄断的性质,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同房地产也是息息相关。”
经过综合调研分析,田贺表示,莱茵置业已经在和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积极开展合作。
此前广发证券在研报中也指,莱茵置业按照既定发展战略布局长三角二三线城市,深耕现有市场。2013年全年可售货值超过50亿,中小户型刚需产品占比较大,预计公司全年去化水平可以达到六成,预计2013年全年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0亿。此外,在新领域拓展方面,莱茵置业成立了莱茵达新能源公司,未来新业务拓展值得关注。
8月22日,莱茵置业再次发布公告称,继因披露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而于8月8日停牌后,公司控股股东及相关各方正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尽管并未透露任何细节,但田贺仍表示,现在是莱茵置业重要的机遇,并不排除房地产融资终于要打开的可能,“我们的竞争力比非上市内地地产公司要强很多,最核心的是具备资产证券化的先机。另外融资渠道更多,可以做中小企业私募债,把现有的资产做资产证券化,进行再融资。”
以下为莱茵置业总裁助理田贺在2013博鳌房地产论坛现场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实录:
观点新媒体:莱茵置业拓展为多元化发展是基于怎样的思考?房地产作为主业,目前从报表上看并不尽如人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田贺:关于多元化的拓展,实际上一直以来,莱茵置业的决策层一直在思考多元化这个问题。
我们对金融的探讨很多年前就开始在做,现在看来相当于一题两议:一条是整个上市公司还是以房地产为核心;现在另一条是多年的积累,觉得另外一个经济的增长点可能是新能源。
成立了莱茵置业的新能源开发公司,这一块基于多年来对市场的发展的认知,然后通过海外的发展模式和国内的发展模式来实现。我们观察到衣食住行中,对人最重要的除了住以外,就是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相应市场的发展也越来越多。
我们有一个数据,美国现在整个能源板块的消费,天然气所占比例可以达到40%,而中国现在的天然气消费比例只占1%,现在的时间节点刚好是美国20年前。从1%到40%的增长,美国只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
在中国我们又探到了岩层气,也就是天然气另外一个储存方式,美国已经开采成功。这一块的信息我们也经过充分调研,觉得中国未来天然气的发展迎来了一个相当于十五年前的房地产的机会。经过综合调研分析,我们也和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油积极开展合作。
第一是市场契机,在这个行业时间点我们可以去进入;第二个是做新能源板块所需对于企业的要求,总资产投资量很大,资金覆盖量我们比较适合;第三是整个新能源板块和政府的报批还有类似半垄断的性质,其思维模式和管理的模式同房地产也是息息相关,这样就找到三个节点。
关于房地产板块,我觉得核心的问题还是在这个大市场。在这个大市场前提下,这就是规模效应,大而越大,多而越多,越小越少,越少越不好。招保万金,央企走遍天下。规模越大,越是央企,资金越多,做得越好,市场核心竞争力越强,产品研发也越强,价格反而越低。在这种市场宏观调控的前提下竞争前景就不言而喻。
观点新媒体:也就是说房地产的开发商会形成寡头化?
田贺:现在已经是寡头化了,不是要形成,已经是这个情况。
观点新媒体:但是莱茵置业规模也不小?
田贺:全国有143家上市公司,我们是其中一家,属于中型上市公司。客观实际一点,我们虽是中型的上市公司,但没有体会到上市公司再融资带来的好处,反而对公司的财务报表特别严格。
作为上市公司没有享受到再融资带来的好处,资金成本和渠道是同非上市企业是一样的,但财务却不一样,上市公司方方面面会规划,假发票避税不能做,这样反而使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成本一高,房产属于资金密集型,对整体发展都不是特别好。倒不是说莱茵置业的房地产发展捉襟见肘,而是整个行业类似我们这种规模的都差不多。
观点新媒体:对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并不是很看好?
田贺:竞争会非常激烈,行业洗牌也会加剧,我们觉得可能在这个市场想牟取暴利,哪怕金融产品全部做好去支持房地产,但是在房地产市场能有25%以上的利润空间并不容易。
莱茵置业是做稳做扎实为主,可能还是想做大做强,同时寄望在突破一个新来源,作为莱茵置业的第二条腿。我们想两条腿走路,所以战略方向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导致整体的决策的不一样。
观点新媒体:新能源和医疗设备是作为较辅助的增长点去培育还是作为核心业务?是否有涉猎金融业?
田贺:对于莱茵置业而言就两个战略,一块是房产,一块是新能源。原来金融像一题两议,金融是其中一块,但现在金融这块完全是控股公司在做。上市公司还没有涉入金融行业。
医疗也好,金融也好,都已经在运作,是控股公司在做,是上市公司以外的。目前在上海、珠海等城市都有融资租赁公司,但是规模还很小。
集团整个产业定位,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能源板块,都有可能会成为核心业务。金融只是作为辅助在探索中,没有把它作为核心业务来尝试。
观点新媒体:既然控股公司有涉及金融业务,那上市公司在融资方面有没有借助相关力量?
田贺:没有。同时控股公司的融资基本上以制造业为主,是机械厂房的机械,主要是大型机械的融资租赁,同房地产和相关业务完全不搭,控股公司的钱我们没法用。
我们只能用银行的钱、信托的钱、基金的钱,可能有些变相的,大部分都是常规路线。上市公司做的融资渠道都是常规路线。
观点新媒体:莱茵置业在融资方面有怎样的战略布局?
田贺:现在我们迎来了机遇,房地产融资终于要打开了。
我们的竞争力比非上市内地的房产公司要强很多,最核心的是具备资产证券化的先机。另外融资渠道更多,可以做到中小企业私募债,可以把现有的资产做资产证券化,进行再融资。
非上市的房产公司就做不到,融资成本降低,融资渠道拓宽,全国143家上市公司的竞争力马上就凸显出来。
观点新媒体:报表显示,上半年莱茵达营收是12个亿,同比上升了139%,但是利润是3000多万,同比下降了一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田贺:核心问题还是房价。
上市公司周转率越快,财务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决定利润的一个因素是售价跟成本。目前的成本、人工、材料费都在上涨,成本实际上已经很高了,但在成本略有上涨或者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房价又一直在跌。
价格下降的话,比如近期结转的像泰州、南京,除了扬州以外,我们的改善性和刚需性住房,为了提高周转率加快销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适当调整价格。通过快销导致了收入可能会增加,销售额会增加,但是利润会有一定下降。
这就是市场,做企业不能主导市场,但是要适应市场,这也是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