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别让那些浮泛的繁华、公共的假相,虚构国民真实的灵魂,消解依然现实存在的苦难。
“5·12”之后,那片疮痍之地,血泪之城,迎来了她的百日之期。——8月20日,是中国汶川大地震100天。据媒体报道,为尊重中国民俗,给民众祭奠亲人提供方便,四川地震重灾区北川县短暂开禁。四川北川8月17日城里不时传来鞭炮声,许多北川人都回去祭奠永远不复再见的亲人。
人类之所以文明,人性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我们一直固执地选择向逝者致哀,向生者致敬。“5·12”未远,疼痛仍在,那近七万逝者依然在天有灵。当汶川百日,所有中国人的心中,是否仍与那些大袋大袋提着香烛纸钱回到破碎家园的幸存者有着一样的悲戚?那不肯压抑、失声而哭的悲怆,是否可让中国仍旧拥有对灾难的记忆,对存在的反思?那在废墟之上随处飘起的祭奠的黑色灰烬,如蝴蝶般翻飞,是否可让中国在骄傲之略显沉郁,在欢呼与辉煌之时却又拥有怅然若失般迷离?
8月20日,让一个民族的灵魂,都能重回到那片灾难的现场。当北川县城于灾后首度开禁,那于废墟之中泪水长流、互告珍重的,绝不应当仅仅是那些痛失亲人与家园的灾民,还必须有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良心。当灾难发生之时,中国曾经停止一切公共娱乐,专情于守望;在灾后救援以及灾后重建之时,中国曾经举国驰援,休戚与共;在三天国哀之日里,中国也曾经旗帜半举,众生低首。所有这些,都是良心的凭据,也是在灾后百日,仍旧不可舍弃或遗忘的。但中国人是否真的不曾忘却?而如果是祭奠,又拿什么来祭奠?
当人们能够向逝者致哀,也将能够拥有致敬的方向,拥有获得力量的方式。人类需要从一切光荣与梦想之中,获得骄傲与自信,也同样需要从一切灾难与毁灭之中,获得坚强与品格。更重要的是,别让那些浮泛的繁华、公共的假相,虚构国民真实的灵魂,消解依然现实存在的苦难。因此,以生命的名义,既使是百年之后,这依然是不能被遗忘的现场。哪怕是静默着关注那在废墟之上升起的祭奠的烟火,中国也仍与灾区的人们同在;哪怕是一份小小的哀悼,也都比全世界的份量都重,也都让中国感悟生命至上;哪怕是一个钢筋头一样微不足道的教训,也都足以使灾难不仅仅成为灾难,也都中以让中国有勇气对抗更大的灾难。民族的灵魂,必然因此得到激励、洗礼与启迪。
多少逝者的付出,在淹灭中失去应有的价值;多少生者的坚持,在茫然中失去应有的方向。逝者“百期”之祭,固为民俗,但是民俗者,恰恰正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或源泉。更重要的是,中国人的灵魂,莫不根植于民间。中国的民间,不仅是那些人间烟火与人情世故,还更在于那些敬畏逝者并且慎终追远的庄重仪式之中。所以,我们总要在一些时间的节点上,暂时放下我们为之狂欢的假相,来面对曾经真实的灾难以及灾难中的真实。不是遗忘使人坚强,而是承担使人有力。当灾难尚未被反思并且铭记,则灾难仍未能承担,灾难的后果比灾难本身变得更加严重。中国当以此为汶川百日祭。
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说过:“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汶川百日,中国百日。8月20日,在一个民族灵魂回归的地方,废墟之上必将生长起一个民族沉着向上的力量。2008,注定要成为中国性格成熟的年份。然而于北京奥运的大喜以及汶川七万生民罹难的大悲之中,中国人是否真正能收获普世的情怀与价值?
·张艺谋:“我绝对没有忽略人的本性” 08/08/17
·第二季度房地产政策速览 08/08/17
·央行下调地震灾区房贷利率及首付款比例 08/08/14
·绿景合作援建陇南文县贾昌深圳小学 08/08/14
·发改委:地震重建超万亿 公开征集意见 08/08/13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