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只有有钱人才能玩得起体育,而在中国,越是穷孩子越积极地去搞体育,因为一旦踏进了体校大门,之后的生活和训练全部都由国家承包了。中国举国办体育的机制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由国家出钱,倾全国之力在13亿人中层层选拔,使得中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从实现零的突破,到跻身奥运金牌榜最前列。
印度的体育制度可以说是最缺乏效率的了。它缺乏政府经费支持,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印度缺乏好的体育场馆,只有出生于特别有钱人家的孩子才有财力训练,该国唯一的一位一级方程赛选手就出身于纺织大亨之家。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大的国家,那么多年居然从来没有赢得过一块奥运个人金牌。但能够在这么不利的竞技环境中出头的选手,必然能够成大器。
奥运金牌不等于综合体育实力
这些年来国际社会在称道中国体育巨大突破的时候,对中国举国办体育的机制也有不少诟病。一个突出问题是国家忽略了运动员文化课程,很多冷门项目的运动员退役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日子过得相当清苦。另外集中全国资源,培养那么几百个体育尖子,究竟是否值得?
除中国以外,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都偏向于中国这种政府办体育的体制。这些国家一度包揽了奥运金牌榜的前几名,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金牌榜上一落千丈,可见这种模式的成功依仗于政府,在温室里被培养起来的运动员到了只能靠自己的时候变得束手无策。
分析一下中国夺金的强项,主要是靠国家机器重点培养的项目,比如举重和射击。这些项目因为商业性不够,在国际上也缺乏竞争,中国选手可以在短时间内赢得先机。而一些国内外商业化最成功的项目,比如足球和篮球,却是中国最弱的。这显示在有充分竞争的情况下,中国体育实力其实并不像在奥运金牌榜上反映出来的那么强。
走商业化道路
中国靠的是体校办体育,美国是大学办体育,而欧洲则是俱乐部办体育,这使得西方的体育强项集中在足球等观赏娱乐性较强的项目,或者赛马等贵族运动。亚洲其他国家对体育也有不同程度的扶持。倾国家之力培养运动员的中国,和缺乏国家支持或者商业赞助的印度算是两个极端。
在美国,因为主要出资方是综合性的大学,运动员往往能够做到体育和学习全面发展,成功地找到双A(athletic和academic)之间的平衡。在美国强大的商业机器下,专业运动员名利双收,因此家长非常愿意让小孩子去搞体育。
近年来商业行为也渗透到了中国体育界。比如美国NBA早就派人驻点中国各体校,挖掘未来可能为他们吸引13亿中国观众的篮球新星。耐克等美国大牌体育公司也投了很多钱在中国的小运动员身上。现在中国本地的体育用品公司,甚至消费品公司也在跟着这么做。随着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穷孩子”越来越少,未来需要更多地靠商业化的手段来调动运动员和全民的积极性。强大的商业资源可以把运动员变成明星,让更多信奉“天下只有读书高”的中国父母们支持孩子去搞体育,推动整个民族运动水平的发展。
北京奥运以后,中国未来夺金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有必要思考这个问题:未来是否还要持续倾全国之力来办体育?如果不这么做,相信一些没办法商业化的项目成绩会大幅滑坡,老百姓是否能够容忍中国在奥运金牌榜上的退步?
以前夺金牌是为了树立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但现在中国已经不需要单靠体育来证明自己。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的经济体,载人航天飞船已经顺利进入太空,和金牌榜相比较,更重要的是中国运动员个人价值和中国体育的综合实力。北京奥运将给中国体育改革提供一个契机。
·消息称百仕通等正竞购上海3-4处地产 08/08/14
·广汇股份:发行不超过10亿债券等待批准 08/08/14
·是什么让菲尔普斯成为菲尔普斯 08/08/14
·最“酷”场馆 “水立方”不是“水魔方” 08/08/14
·中国奥运追梦的25个历史节点 08/08/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