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妨把在“门票已经全部卖完了”的大好形势下奥运场馆中“还是有一些座位没有坐满”的实际情况称为“摩擦性空位”。正视和承认这一正常现象的存在,没有任何丢脸的地方。
当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承认奥运会部分赛场的确出现了未满座情况时,我感受到一种务实的态度。
当王伟代表奥组委“想劝说大家要尊重观众观看比赛的权利”时,我看见了一种自由的回归。
但当王伟说出“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时,我心中却隐约掠过一丝阴霾。
诚如王伟所言,由于传统是“赞助商、媒体、VIP都有预留的座位”,因此当门票属于赞助商免费送给重要客户时,这些门票的比赛时间与内容完全有可能与客户的日程和兴趣等发生错配。借用经济学中“摩擦性失业”的概念,即使在充分就业的情形下,源于信息不完全和劳动力流动等因素的摩擦性失业仍然不可避免。因此,我们不妨把在“门票已经全部卖完了”的大好形势下奥运场馆中“还是有一些座位没有坐满”的实际情况称为“摩擦性空位”。正视和承认这一正常现象的存在,没有任何丢脸的地方。
重申和强调“尊重观众观看比赛的权利”更应值得我们欣喜。须知,在某些集体组织和大肆动员的传统下,场馆中固然并不存在空位,但是也未必存在多少真心愿意观看比赛、感受氛围、懂行了解的观众;观众的兴趣和积极性可想而知,而若缺乏有效的点名考勤机制,更有可能出现观众顺时流失的现象。在一部分体育爱好者失去了观看比赛的权利时,另有一部分现场“观众”甚至失去了不观看比赛的权利。如今观众权利的受宠与复归,完全当得起我们的鼓掌欢呼。
可惜的是,“我们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的说法却略显不妥。至少笔者难以想象到有关方面有可能采取的任何“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积极措施”。唯一的例外或许是模仿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票务规定,在某一时刻后该票持有人若仍未出现,售票者有权将座位另行出售。至少在奥运门票发售时,此类意在“保证上座率”的规定并未明示,因此笔者相信有关方面断然不会采取这一贻笑大方甚至可视为单方面更改合同之举。而以组织手段将上述空座填充的做法,在有可能引起原持票人与“填充人”之间纠纷的情况下,不但毫无技术含量,更是在求真务实的大环境下回到统管一切、包办一切、装点一切老路上的一种倒退。比面子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
其实,真金白银掏钱购买了门票的民众,大抵是不会缺席的。否则他们在购票时完全不会一时冲动选择了自己毫不感兴趣、绝不会到场的比赛,而是可以把自己的钱揣回兜里边儿。真正缺席的观众,很有可能只是将手中获赠的门票视为“免费的午餐”。但这样看似浪费或者不公的空置却是必不可少的,NBA或欧洲各大足球联赛上常常空无一人的贵宾席或者VIP包厢便是最好的说明。当规则公开、公平、公正时,尊重规则,然后接受结果,这是三十年来我们学会的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尊重契约精神和个人自由,把市场还给市场,也正是三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最大进步之一。
事实上,那些在电视机前看着奥运场馆中的空位而叹息的观众,心中所想的也许不仅仅是遗憾,还有可能希望有关方面未来能在赠票政策、分配比例、售票流程等技术性问题上能做得更好。而自购票入场后又悄悄提前离场的观众,也有可能同样遭遇比赛无吸引力、个人无赛前知识储备或者其他比赛现实与奥运理想间存在落差的情况。但与运动员的“志在参与”相仿,观众也无妨坦然行之,有关部门也无妨坦然视之。以中国的名义,如今我们完全有这样的底气。正如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在采访香港民众对奥运马术障碍赛的观感时,有一位阿伯平静地说:“我唔识睇,冇意思,唔好睇(我不会看,没有意思,不好看)。”在某种宏大而划一的氛围下,阿伯的短短数语大有酱油阿叔或者皇帝新装小孩子的淡然风范。
是时候纯粹地欣赏和享受这场盛会了。完全没有必要承揽一些不可能实现的诺言,或者偏执地希望一切都能表现得完美无缺;完全没有必要急切地为自己正名,因为历史和现实将公正地为我们亮出评分。没有什么东西能剥夺我们体验和感动的乐趣、平和与理性的心态。连掩饰和浮夸都不能。
·敏捷身手与商业头脑的结合 08/08/14
·穿着隐身衣的欧盟 08/08/14
·中国企业海外突围 08/08/14
·盘点奥运赞助商:谁吃到这块超大“蛋糕” 08/08/14
·“吃得咸鱼抵得渴” 08/08/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