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我和乔布斯想一块去了。不过他是天才的心理底线,我是职业经理人的心理底线。”
看起来,唐骏似乎能够搞定一切。他甚至不乏“分手的才华”。他的每一次跳槽都能获得前东家的祝福,不像很多职业经理人搞得两败俱伤,老死不相往来,身后留下洪水滔天。但是世上怎会有完人?也许只有跟唐骏长期相处,才有可能揣摩到他的性格弱点。
但是,唐骏性格密码的背后,是他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做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标杆。很难想象,这一目标产生于2005年年底——唐骏职业生涯最艰难的时候,这让唐骏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我是谁?我要到哪儿去?
在唐骏告诉我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前,我先要告诉他一件事:唐总,其实你还是有一个口头禅。你的口头禅就是:我唐骏如何如何。从以下自述中,大家可以发现这一点。
以下为唐骏自述:
潜规则:董事长就是CEO
我从来没有跟人讲过为什么我选择离开微软——因为我和当时微软大中华区总裁黄存义有权力之争。我是中国区总裁,他是大中华区总裁。那时候我跟他的权力之争非常明显,外人看了还是蛮激烈的。
后来我跟总部反映,微软不需要有双重架构,应该把它取消。但美国人判断不是架构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只要派一个好的人就能解决,所以很快换了一个陈永正进来。
陈永正来的那一天我有点心凉。那是8月17号,我一到办公室就接到黄存义的电话。他说:唐骏你知道吗,网上说陈永正要来加盟我们。我赶紧上网,一看果然是。我们俩马上同时打电话给总部,那时候总部是凌晨,说你们等着,公司会发邮件就这件事跟大家做解释。这下我们知道,这已经是一个结果了。
悲哀。这是职业经理人的悲哀,也是美国公司的悲哀。这是对自尊心的极大挑战:在没有协商的前提之下,一下子挖来一个人。黄存义连有人要取代他的位置都不知道,还是从网上看到的。
当然总部安慰我说:Tim(陈永正英文名)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你可以跟他好好合作。可我知道谁来都没用,不是黄存义的问题,也不是谁的问题,是架构的问题。我跟陈永正说,要解决问题,只能让我离开,你也别再去招任何一个中国区总裁。事实上,我是最后一任微软中国区总裁,我离开之后就取消了。
有了这次经历,后来我去盛大的时候就对“权力”二字有了新的认识。陈天桥一开始说要跟我分工,我说不用,我是辅佐你的,不是来跟你分江山的,你不做的事情,我做。这是我的简单哲学。我相信他一定有不想做、不能做、做不了的事情,这些事情就是我的权力。
很多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失败就是因为权力——他们一定要“这个事儿归我决定”。曾经好几个职业经理人来跟我诉苦:我们签好的合约,我拥有人事权、财务权,我的审批权是1000万元,结果临了连100万元都没有。我说你对民营企业太不了解了。这可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它会跟你签1000万元,但是审批的时候还有最终审批权。你不要去跟他玩文字游戏,中国的民营企业没有文字游戏这一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他放心:我不是来跟你争权的,我不要权力。
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潜规则:董事长就是CEO。你别看他把CEO的职称给了你,其实他还是公司最重要的。这是集权式、帝国式管理,有点像中国的传统政治,一人说了算,权力极其集中,其他人几乎都没权力。你应该看淡权力,甚至放弃权力。而外企就不一样,是分权式管理。外企就是权力为中心的,最重要的就是权力,而且外企的小员工都有权力,美国一个小的移民官的权力就超过任何一个人。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