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去玩个把小时”往往还要顺路吃上两小时的午餐。因此,当我难却中国主人的盛情,要去北京市郊旅游时,我决定把时间定得更为宽裕一些。
这种做法很有必要,因为我要去当地人都很少涉足的地方:长城的另一边。20年前我第一次来北京时,这里的郊区看起来煞是荒芜,没什么值得一游的地方。但现在,一切都像浓雾退去一般,京郊显现出一片繁盛景象,而这些彷佛伊甸园般的美丽地方,都能经由高速公路方便到达。
古崖居“酋长洞”的入口处特别有石柱支撑在北京市区,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最大的惊喜是京郊大地的多姿多彩:比如潭柘寺这样的山间寺庙,历史更悠久,环境更优美,空气更清新;太监的坟墓和史前人类“北京人”(Neanderthal)的化石;日益增多的艺术家村落:新建的中国电影博物馆(National Film Museum),甚至在远郊,也出现一些设计独特的建筑群落,比如“长城脚下的公社”(Commune By The Great Wall),现在那里是一个饭店。
我的出租车司机很爱超车,到达旅行第一站时,正好用了一个小时。经过八达岭长城门前排成长龙的大客车,再往北几英里,我来到一处与上述所提到的各种景象截然不同的地方,甚至可以称之为“长城脚下的南瓜地”。虽然正值三月,天气仍像冬日一般料峭,但与我同行的人难以抗拒另一群人的热情邀请,在寒风中来到一片还未见绿色、但未来将成为度假胜地的田野──“华昆生态园”(Huakun Ecological Garden)。生态园的老板带我们走马观花地看了些景点,证明这里是中国绿色农业的领先基地之一。
这个模仿法国乡村的生态园与附近山岚上独立寒风的长城了望台遗址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它正反映出中国的一大流行趋势:绿色农场。这里的小农舍很快将被爬满绿藤的拱廊连接起来,城里人喜欢这里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喜欢在周末过来采摘、吃饭,喜欢把没有污染的绿色食品带回家。生态园老板在餐巾纸上给我画了张地图,告诉我这片地区有朝一日将成为一片“绿色屏障”,用于防止戈壁滩的风沙吹向北京。
在这片阻挡风沙的前线,主要的抗沙卫士--也是特产--是南瓜。听到这个消息,我知道自己的肠胃将经受考验。不过,面对各种各样试吃的炸南瓜条、南瓜汤(和法国南瓜汤一样美味)、“百味南瓜宴”、还有鲜美的蔬菜蘸酱,我怎么能够拒绝呢?
觥筹交错之际,我向生态园老板打听附近的旅游景点,他给出很多建议。虽然喝了好几杯浓烈的茅台酒,但他很快就开着自己的奥迪越野车(Audi Quattro),沿着崎岖的小路,带我们参观风景优美的延庆县城。一条新路绕过令人心惊胆战的延庆海驼山麓,穿越龙庆峡的河流展现出中国特有的高峡平湖美景。我们错过了湖上游船的开船时间,不过没关系,反正现在的天气太冷。
车子一路往前,此处距离开往八达岭长城和北京的高速公路已有25公里。经过古崖居遗址时,生态园老板把入口指给我们看,说古代这里曾有人定居,但一千年前,据说居民们“突然全都失踪了”。这个传说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决定第二天自己来一趟,不带导游,就当是一次探险。
不幸的是,第二天的探险首先面临的是出租车被堵在慢车道上,乌龟一样地往前爬。无论我在后座怎么催促,司机就是不愿意像其它车辆一样,改到快车道上去超速行驶。结果:从我住的酒店去古崖居遗址,花了超过一个半小时。
古崖居停车场上售卖苹果干的当地妇女在这个清爽的早晨,我终于来到古崖居遗址的停车场;除了我们,这里只停着一辆汽车。一群包着头巾的中国农村妇女向我们兜售新鲜苹果和粗糙的苹果干,硬把几包苹果干塞到我手里。我买下了,因为据说整个遗址洞穴要逛“两到三个小时”,这些苹果干可以在中途充饥。花40元人民币(约5.8美元)买了门票后,我登上一条异常陡峭的石砖小道,觉得周围的悬崖随时都可能坍塌;而且一眼望去,到处都没有公园管理员的踪影。当我看到一个据说是20世纪60年代挖掘的用于存储军用物资的洞穴时,更对自己前来探险的初衷表示质疑。
但我很快到了第一个古代洞穴的入口,有点令人失望,因为真的很快就到了。(后来我才知道,整个游程不到半小时就能走完,三小时预计游玩时间大概是根据那位乌龟爬出租车司机的速度拟定,或是比我年纪还大的当地老头的步行速度。)
虽说走路还不至于让我气喘吁吁,但钻这些洞穴可够费劲的。总共有147个石洞,星罗棋布地分布在三片分开的岩壁之上,站在上头往下看,不由让人头晕目眩。石洞由人工挖掘而成,但开凿得比较随意,感觉更像现代艺术造型而非石窟村落。地面那层的洞穴向游客开放,可以进去探险。
这些洞穴会令人产生一种原始冲动,想进去一探究竟:闻闻周围的空气,抚摸一下石壁,畅想当年首次有火光照亮这里时是什么样的情景。但对我来说,更强烈的原始冲动是赶紧出去;或许正因如此,我没有在洞内发现据称的石灶台和石槽遗址。
一个写着“酋长洞”的标志牌指向一片崖壁的底部,这个洞穴的入口确实更为华丽--有石柱支撑--地下据说共有八间石室,但外面有护栏,不让我进去自己数数。我搞不懂当地人如何知晓那个酋长是谁,或者他到底是不是“奚人”(Xi People),因为关于古崖居的历史文献上说,这里的起源一直是个“考古谜团”,值得拍一部“未解之迷”之类的神秘纪录片。当年的居民可能是游牧民族、强盗或者斥侯,甚至可能是修道的隐士。(不过,他们选中的这片地方易守难攻,也很容易往山上撤退。)
在夏日,石穴景区与坐船畅游龙庆峡可以配合在一起构成一条“迷你中国一日游”路线,这要比任何主题公园都要好玩。
更不错的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日,和我一起游览这里的只有两三组中国的三口之家,还有一小队俄罗斯游客。这里甚至连主题餐厅都没有,也没有原始风味的娱乐游戏,有的只是缠在身边兜售苹果干的纯朴小贩,与北京的三环、四环和五环相比,彷佛是两个世界。
由于担心回程时间太长,我不敢多做停留。经过小小的跋涉,我又即将在北京城内享受一顿盛宴,只是希望,晚上的主菜不是南瓜。
·梁上燕:放眼世界 决胜未来 08/06/14
·孟晓苏提出政策新思考:征物业税从小产权房开始 08/06/14
·塞翁失油 08/06/10
·整体上市 央企掀起“第二次浪潮” 08/06/09
·潘石屹简介 08/06/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