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造价3776.70万元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建成使用仅7年,但当地政府决定4月爆破拆除,在原地新建一座商业高楼。
其实,类似的建筑物“短命”十分普遍。一座本可使用50-100年的建筑,却因种种原因被“一炸了之”,导致“报废期”大大提前。在爆破声中,许多正值“青壮年”的建筑物纷纷夭折,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又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有关专家表示,中国正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求善用社会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类似“短命”建筑等隐性浪费现象同样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急需制度手段遏制它们的产生和泛滥。
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应针对当前“短命”建筑无人负责、政府“埋单”的现状,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遏止“短命”建筑现象的蔓延。同时,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无论是新建还是拆改,都应组织专家严格论证,并广泛征求民意。
“短命”建筑物浪费惊人
据称,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1997年12月开工兴建,2000年9月底交付使用,这幢22层98米的高楼总造价3776.70万元。2007年12月,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高楼便闲置起来。最近,一些工人和车辆进入医院,开始对高楼和周边的几座建筑敲敲打打,巨大的玻璃外墙支离破碎,窗户和门被拆卸下来运走。
建成使用才7年的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楼将于4月爆破拆除。消息一出,这幢22层98米的高楼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热议。一些市民责备政府没有从长远和科学来规划,高楼的炸掉更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而政府则希望市民理解,立足长远辩证地看待地块性质调整和高楼的爆破。相左的观点也显现出城市建设中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其实,类似的建筑物\"短命\"已非个案。去年1月6日,设计寿命为100年,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22层67米高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在仅仅走过它生命历程13年的时候被爆破拆除。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山东省青岛大酒店总高62米,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建设,被爆破公司形容为“坚固得像碉堡一样”。然而在不久前的一声巨响中,这座曾经是青岛市标志的“碉堡”在3秒钟内爆破倒塌,未来将被三栋总面积8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取代。而此前不久,为修建地铁枢纽,上海也刚刚拆掉了四平路和大连路口的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层建筑。
没有人可以漠视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大“异象”:一则楼宇“成功实施定向爆破”的消息背后,几乎都是一段建筑“短命”史。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穿行,不难发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的同时,一处处我们曾经熟悉的地方在不经意间已悄然改变。
以北京为例,沿东三环转了一圈,发现沿途半数以上都是10年内的新建筑,稍微老旧一些的楼房墙上不少都画着鲜红的“拆”字。被称为古都的北京,除了一部分被列为文物古迹的重点建筑,上个世纪60年代的建筑已难觅踪迹,70年代的建筑也所剩无几,始建于1976年的前三门地区建筑群已列入政府拆迁计划,很快就该轮上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的房屋建筑了。
如北京中体博物馆从1990年建成使用,到出现承重钢梁断裂等重大安全隐患,满打满算也只有15年,离重要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需达100年的要求相差太远。还有极端的例子,重庆市一幢名叫隆盛大厦的高层建筑,因为规划改变,从交房到被拆仅有6个月时间。
相对于“短命”的商业服务类建筑,民用住宅的寿命也短得可怜。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各类建筑物正以每年5亿多平方米的规模剧增,而其中大量建筑物的实际寿命仅仅30年,远低于《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年限。最大原因正是大量的城市建筑被提前终结生命。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已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相当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历史对比,史上存在时间短暂的隋朝所建造的赵州桥屹立于世1400多年至今至今依然岿然不倒,它带给掌握现代建筑技术的现代中国人的启示不可谓不深远;与欧洲住宅平均寿命在80年以上相比,我国住宅的平均寿命却不过三四十年。
此外,处于露天环境下的桥梁耐久性更令人担忧。目前在役的混凝土桥梁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如国内最早建成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因质量问题被迫拆除,使用期限不到19年。天津中环路上的众多立交桥,在运行十余年以后,也陆续进行大修或部分更换。
负责任的建筑专家们担忧,“这是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还是一个建筑短命症流行的时代。”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
对此,著名土木工程专家、工程院院士陈肇元担忧地说,建筑短命现象的后果相当严重,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更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如不采取措施,我们可能会陷入永无休止的大建、大修、大拆与重建的怪圈之中。同时,“短命”建筑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精神相悖,与科学发展观严重背离。
·深圳出让两宗土地 放缓土地供应 08/05/07
·华发股份配股 开发优势储备项目 08/05/07
·香江控股质押销售流通股 转战房地产 08/05/07
·SOHO中国:150亿现金砸向北京CBD项目 08/05/07
·Nationalestraa 一条街道的时装复兴 08/05/0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