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1956年生于天津,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大学教授,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多年来创作大量建筑作品,出版了个人建筑作品专集《璞思百筑》,也是国内著名的奇石收藏家。
午睡醒来,张华会准时出现在他凌乱的办公桌前,他的电脑里有一个个的建筑构思,这些创想五花八门,如同儿童涂鸦。张华有时候会在这些图纸上迅速改动,屏气凝神,不厌其烦。有时候他只是松垮地坐在他的旧椅子上,一动不动,怔怔地看着电脑屏幕发呆。他的身后,是一块块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这是他的最爱,其中有几块非常名贵,在全国玩石头的圈子里很著名,只是因为它们的主人太忙,它们的身上落满了灰尘,躲在角落里,显得很委屈的样子。你可以认为,这就是一个著名建筑师的日常生活,但你如果认为这就是这个建筑师的生活全部,那你可错了。
20年前就“个性强烈”
刚刚成为一名建筑师的时候,张华的作品曾经被行业里的老先生评为“个性强烈”,很遗憾,在20多年前的当时,这不是一种赞扬。现在,张华的作品依然还被许多同道评为“个性强烈”,虽然这四个字现在已经有了通俗的褒义,但是张华也没感觉出太多的快乐,有没有个性先放在旁边,在他看来,最重要的是下一个作品怎么超越自己,最起码是不能重复。懂建筑的都知道,这话讲起来好讲,做起来,太难了。但是懂张华的也都知道,这可不是他随便讲着玩的,为什么?因为他是个倔人。
蓟县国家地质博物馆倾注了张华许多心血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张华说他们那一代人的少年理想都很粗糙模糊,最多了就是“考上大学”,不像现在的娃娃们,未来的理想不但可以细化到职业状态,更可以细化到开什么牌子的车,住多少平方米的房子。少年张华最喜欢的事儿是学习。凭着这份喜欢,中学毕业后,他以很好的成绩被分配到了天津建筑设计院技校读书。工作时间不长,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张华本能地决定要考大学,又因为他有在技校学建筑的底子,他选择了天津大学建筑系,张华顺利入学。因为爱学习的天性,张华又考上了建筑系的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开始了他的设计师生涯。那个年代的城市建筑我们都还有印象,大部分都像是一个模子里扣出来的,仿佛建筑师只要画出来一个结构图就OK了。而张华在几年的学习中,积累了满脑子的想法,等他一工作才知道原来这满脑子的想法根本无处倾泻,他只能在工作岗位上,完成自己那些应该完成的基础工作。但是作为一个有些偏执的理想主义者,张华坚持把自己的那些关于建筑的玄思妙想全都记录了下来。谁都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城市建设行进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这些关于建筑的玄思妙想可以剥去梦想的外衣,慢慢地成为现实。
设计博物馆就像弹钢琴
2006年,张华设计的蓟县国家地质博物馆中标,该项目是天津市城建十件大事之一。其实,早在十年前,他就有了这个建筑方案的原始构思。在博物馆的造型设计中,张华采用了在自然界经过数亿年演化而成的奇石形象来塑造建筑形体,让博物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建筑的立面好似岩石的重叠,有一种亿万年的沉积感。而这个构思,恰来源于张华平日里把玩的那些石头。从那以后,张华对那些拥有创作空间的博物馆建筑开始有了业界独特的发言权。紧接着,他又在十几家设计单位的激烈竞争下中标了九江博物馆,以如山似水的大跨度曲线作为博物馆的造型,看上去充满了现代的张力。随后,在宝鸡青铜博物馆设计中,他又延续了自己的想象力,把一座座博物馆当作是一场场宏大的大地景观叙事。张华看来:在建筑艺术中,如果把歌剧院看作是音乐中的皇后——小提琴,那么,博物馆就应该是皇帝——钢琴,二者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载体。除了完备的实用功能,它应该在空间视觉上体现出应有的文化创造与历史传承感。
难得的是,张华的每一个建筑方案都没有重复与雷同。“自然界也没有两块完全一样的石头”,即使是一块石头,要吸引住张华也要有不一般的特点,所以他对自己的建筑作品有着比他玩石头更苛刻的要求,他也经常在一个方案快要定型的时候,突然决定推倒重来。他周围的朋友倒不觉得奇怪,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个能到处砸银子然后抱着一块块冰冷的石头回家的人,从来都是有点“疯”。
张华的设计原则是坚持原创,挑战自己。
理想像石头一样坚硬
可是张华有他自己的坚持,他觉得无论是自己玩石头的爱好也好,还是自己不断出新的原创建筑方案也好,这可能在别人看来状态非常好,这也可能在别人看来状态非常糟糕,可无论是这种好还是这种糟糕,都和别人没什么关系,他只和你自己有关系。是否原创,张华看得比什么都重,他不愿意在别人的框架里做文章,踩着别人的足迹爬行。对于有些标榜新奇的建筑作品,张华也会毫不吝啬自己的批判:“那不是什么创意,只不过是些新意罢了。”
张华设计的江西省九江市博物馆
其实一直有同行在劝张华玩点传统的路子,就凭着现在地产这么热,随便设计点住宅写字楼什么的,每年得多赚多少钱呀。说你张华就为了自己玩感觉,老奔着博物馆使劲,一年全国才盖几个博物馆呀。他们也知道就凭着张华的多年设计修养,设计些商业项目,那还不是小菜一碟。2002年,张华为中国驻美大使馆教育参赞官邸设计的室内装修,学养深厚,现在还是业内著名的样板间。只不过他更看重的还是怎样挑战自己,做世界级的建筑大师,为世界的文明,打上中国自己的印记。理想主义者嘛,愈老弥坚,不动摇呀。想张华如此狂生,当是没有让他最敬佩的建筑师了,试着问了他一下,他说有呀,我最敬佩西班牙的高迪,他的建筑疯狂独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他又说,和高迪相比,我更欣赏那个国度的那块人文土壤,敬佩包容支持痴人高迪实现自己疯狂想法的人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后人也就看不见高迪的那些神奇作品了。如今,高迪给他的家乡留下了宝贵的世界建筑文化遗产。每年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游客慕名前往,一睹为快。
每天,守着自己重金搜罗来的170多块奇石,张华都会一次次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勾勒着自己的建筑乌托邦。
·为剧变的20世纪留下历史坐标 08/05/06
·大师:保罗·安德鲁 08/05/05
·大运会中标方案遭弃风波 08/05/05
·纪念“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诞辰186周年 08/04/30
·扎哈·哈迪德受邀设计成都歌剧院 08/04/30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