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发展越来越迅猛时,我们留给自己的空间还有多少?
最新报告显示,广州土地开发强度达21%,整体的开发强度已经超过伦敦和纽约,广州土地资源严重告急。
这不是危言耸听的猜测,而是真实的数据分析。广州有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而近年来,广州累计处置闲置土地1887宗,用地面积达到33.8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新越秀。仅仅是2007年8月一次性收回闲置土地80宗、用地面积1.39平方公里,创造了历年来单次收地会收回闲置土地数量和面积之最。
那么,在开发强度如此剧烈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土地瓶颈问题呢?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年初召开的市人大全会中指出,城市发展不能光考虑经济收益,而应该全面考虑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土地单位面积产出”要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重要的政绩导向。他强调,要化解土地问题的制约,必须解放思想,路子有两条,一是集约土地增量,另一个更重要的是优化存量。
而资料显示,历年供应的78平方公里的商品住宅用地中,72%已完成开发建设和销售。只有3.73平方公里的商品住宅用地超期未动工建设或动工建设进度低于1/3,涉嫌构成闲置,占供应总量的4.2%。
正如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所说,广州闲置土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开发商来说,用地单位资金实力不足,无法及时完成开发建设;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开发热,导致部分用地单位盲目投资,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项目出现“烂尾”,形成烂尾地;部分用地单位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漏洞,拖延开发建设时间,达到通过囤地获得土地增值利益的目的,这些都有可能促成闲置烂尾。政府亦对土地闲置有责任,受城市规划控制或调整、市政建设占用、用地规则变化等影响,不能及时开发建设,这一类则属于政府的原因。
2004年“8·31”大限之后,地产商的“地荒论”声势日渐浩大。但同当时土地供应减少相对应的,却是“8·31”前后开发商的大规模储备土地。来自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的统计,自90年代起到去年上半年,发展商所获得的开发项目,包括未建和待建的,十区加两市约有42平方公里,其中有部分涉嫌闲置。
据卫星影像图分析的结果,广州市从1990至1995年城市建设用地增加了183.05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速度为16.91%;从1996至2000年,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又增加了220.12平方公里,年均增长速度为11.02%。这些数据说明,20世纪90年代里,广州市5年内增加的城市建设用地比过去2000年时间增加的城市建设总用地的规模还要多。
土地开源节流与建设用地紧张成为广州土地的突出矛盾,而要根本上抑制高昂的房价,还是应该从土地供应的根源做起。
据悉,按广东经济发展的需求测算,今后几年广东省每年需新增建设用地40万亩以上,而国家每年给广东的指标只有24万亩。分配到广州市的头上,这个指标就更屈指可数。
或许正如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招玉芳所说,“盘活闲置土地就是一篇大文章。”
·土地寒流 北京1月仅成交一幅地 08/03/26
·尴尬的住房建设计划 08/03/26
·绿景:总利润翻倍 每股收益减少六成 08/03/26
·多线出击 上实发展一季度盈利大增3倍 08/03/26
·重庆副市长称稳定房市政府不能唯利是图 08/03/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