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期本栏文章中提到,创办携程和如家的梁建章、沈南鹏、季琦、范敏堪称中国“第一团队”,因为他们可能是中国商业团队的开创者。这,只是对未来的预测。如果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在美国商业史上,已经也有一个以“十杰”为名存于世的第一团队,他们之于商业史的意义,正如文艺复兴时代的群星之于文化艺术。
以最终结果看,这十人中有两人做到了福特汽车的总裁,共有六人做到福特副总裁,有三人担任其他美国大公司的总裁或CEO,有人创办当时的大热门公司,他们中产生了美国国防部长和世界银行行长,有人最后担任斯坦福商学院院长。更重要的是,这十杰彻底改变了美国企业的管理,把注重效率、理性决策和数字分析注入企业。虽然后来人们日渐认识到它的不足,但它依然是当下所有的管理理论和企业组织的基础。传记作者约翰·伯恩对这个十人团队的评价绝对恰如其分:他们是“美国现代企业管理之父”。
这个十人团队在商业界的辉煌始于福特。但来到汽车之都底特律时,他们其实已经拥有了那些根本的思路和方法,这群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军军官,要把管理控制的思想运用到福特汽车和美国企业。这十人的领导者是桑顿上校,在二战期间,桑顿从各处搜罗最聪明的人,把他们送到哈佛商学院接受管理训练,然后把他们派驻到世界各地的战场。后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在越战中备受争议的麦克纳马拉,时任哈佛商学院会计学助理教授,也被桑顿拉入军中。桑顿统领的名为“统计管理处”的美军机构,协助美国组织、管理、推进了让敌人致命的空战,通过讲求数字和事实的度量,他们让美国空军“拥有超级的效率,而且强大到足以成为操纵战争输赢的关键”。在二战结束之后军事报告中,桑顿这样解释他的部门:它“是一个超级头脑,末梢神经延伸到空军指挥体系的末端,把每天源源不断流入总部的资讯情报,加以吸收、分析和归纳”。
在作为一个团队加入福特时,这十人的年龄都在三十岁上下,他们有个共同的绰号叫“小神童”。他们不喜欢这个绰号,认为有着挖苦的意味,这种意味很快消失,他们得到别人心悦诚服的新称号“十杰”。在他们加入福特不到十五年时,他们甚至攀升到社会名流的地位,被公认为是现代管理的代表。
十杰共同形象或者说他们代表的六十年代的新一代管理理论典范是,“重用握有文凭、信任事实于数据甚于直觉和个人判断的专业人士……都是念财政、会计出身,他们钻研的不是企业的产品,而是企业的相关数字。”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个比较突出的侧面,这一面以“人类电脑”麦克纳马拉为标志,蓝迪招募成千上万后辈加入福特、培养他们、由他们把十杰的信念传递出去,蓝迪是为十杰留名的人,曾任福特总裁、后担任斯坦福商学院院长则是这套理念的忠实实施者。十杰还有着其他几面,有热爱汽车胜过一切(包括数字)、英雄主义的利斯,有以领导力著称的桑顿,他后来创办的李腾工业公司是历史上成长最快的企业,也是历史上第一家集团企业。只不过不幸的是,后两者的成功都很短暂,利斯像流星一样滑过,而在桑顿去世前,公司接近于崩溃。
这十杰的奇妙之处还在于,“他们都是朋友,都忠诚拥护彼此的使命”,他们都野心勃勃。在公司中,在个人事业和友谊之间,也时时产生冲突,使命感或说野心拆散他们的友谊,甚至驱使其中一人自杀(源于他个人的失败)。在《蓝血十杰》中,约翰·伯恩讲述的不是一组完人的故事,尽管这群人的理念实际上是完美的控制,但他们自身经历说明,人从来无法完美地被控制。这本书讲述的是理念、野心、友谊、狂热的故事。由于时间足够长,我们既看到了他们的成功,也看到了他们的失败。我们既看到了他们理念的强大,把现代管理带进企业,也看到这种过于重视数字的文化把许多企业甚至整个经济拖进深渊。
这十人,堪称现代经理人的“原型”,在这里录下他们的名字以资纪念:查尔斯·桑顿(Charles Thornton)、罗伯特·麦克纳马拉(Robert Mcnamara)、法兰西斯·利斯(Francis Reith)、乔治·摩尔(George Moore)、查尔斯·包士华(Charles Bosworth)、阿杰·米勒(Arjay Miller)、爱德华·蓝迪(J. Edward Lundy)、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班·米尔斯(Ben Mills)、威伯·安德森(Wilbur Andreson)。
·十杰:现代经理人的原型 08/03/17
·领导人是商学院培养的吗? 08/03/17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