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采访之前,记者在省内采访了部分群众。对于今年的全国“两会”,各界群众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和期待。物价、住房、医疗等民生问题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
把CPI降下来
省城居民陈庆祥,深感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涨压力。老陈是省城一家中型企业的工人,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妻子的退休金和他收入差不多,两口子的收入在济南可算是中等水平。“去年以前,两口子的生活过得还比较宽裕,想买什么、吃什么都很顺溜。现在不行了,物价涨得这么厉害,花钱的时候就得好好算计一下。”
“米、面、肉、油,没有一样不涨价的。以前一桶花生油才60多元,现在涨到100多元,快翻一番了。”妻子身体不好,儿子在外地,老陈是家里的“大管家”,每周都要到附近的市场购买食品。谈起物价,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老伴爱吃棒子骨,以前家里每个星期都要炖上两三锅,现在一个星期只能炖一锅,太贵了。去年上半年以前,棒子骨是3块多钱一斤,现在涨到了9块多。今年过年的时候,只买了一把葱,就花了7块多钱,以前一把也就1元多。”老陈告诉记者,以前家里每个月用于日常消费品的花销满打满算也就1000余元,现在则需要1500多。
“作为老百姓,我们当然希望物价别涨得这么快。毕竟柴米油盐是跟我们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商品啊。报纸上说,近几个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百分之六七,这太高了。虽然政府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制定了很多稳定物价的措施,但还不太够。我们希望‘两会’能够出台更有效的政策,尽快把物价降下来。支出少了,不就是收入增加了吗?”
新农合报销范围再宽些
“看病难,农民看病更难。国家实施的新农合制度,给我们农民看病带来了福音。”说起新农合带来的好处,胶南农民李洪福感慨不尽。
去年年底,李洪福的母亲被查出患了子宫肌瘤,到县里的新农合定点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更让他高兴的是,包括手术费、住院费、医药费在内总共花费的5000余元,新农合给报销了将近4000元。“要放在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啊。农民生了病不舍得花钱治的日子永远过去了。”李洪福说。
每年交10元钱,得了大病能报销几百元乃至几千元,农民们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新农合的甜头。但是在李洪福看来,新农合还有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李洪福告诉记者,年初他的妻子因为患中耳炎导致鼓膜穿孔,县里的定点医院做不了手术,他就带着妻子到省城的医院治疗,手术费、住院费、药品等共花了15000余元,仅报销了1000余元的药品费。“定点医院看不了,不在定点医院治疗报销的就很有限。这很让我们头疼。”李洪福说。
“听说今年政府提高了对新农合的财政补助水平,从现在的40元提高到80元。这说明政府是在实心实意地替我们农民考虑,太好了。但我们希望这个政策能在报销范围、报销条件以及报销比例的规定上更加完善,更加考虑到我们看病的实际情况。希望‘两会’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李洪福说。
“今年我想买新房”
已经在省城某事业单位工作3年的李东华,至今没有买房,仍和新婚妻子租住着一套一居室的房子。“前两天交房租时,房东说物价涨了,房租也要涨一点。这不,房租从每月500元涨到了650元。”小李说,最让他后悔的就是刚工作时没有先借钱买套房子,眼看着这几年的房价节节高,更买不起了,“现在买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光首付就得20多万,每个月要还几千块钱的贷款,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行。尽管国家出台了很多宏观调控政策,力图平抑房价上涨,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我和妻子准备在今年贷款买套房子,希望这次全国‘两会’能出台更加有效的措施,把房价降下来,让我们买得起。”
省城的朱凯虽然买了房子,但偿还贷款的压力却不小。“买房时因为没有公积金,所以用的是商业贷款,利息很高。现在有公积金了,而且银行也规定可以将商业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这样可以少还很多利息。但是银行却以种种理由不给办理。仅这一项,我们每年就要多还4000多块钱的利息。希望国家能够出台政策,对商业贷款、组合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的条件、程序等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切实减少我们的压力。”
采访过程中,中小学教育、毕业生就业、居民养老等话题,也受到了百姓的普遍关注,并对“两会”提出了诸多期待。
·信贷新政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策略研究 08/03/04
·华尔街:旧痛未消 新愁又起 08/03/04
·易宪容:降价是根本 08/03/04
·天津首推租赁型经适房 08/03/04
·深圳银行个人贷款春意萌动 08/03/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