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万科的大发展却也是在让王石心惊肉跳的这一年,2007年,万科以523.6亿元的销售额将同行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2006年,这个数字还是212.3亿,从突破200亿到突破500亿,万科只用了一年!
在整个房地产业的燥动与狂热中,万科似乎也无法保持清醒的头脑。2007年9月11日,经过239轮激烈争夺,万科以27.2亿元的价格,将起拍价为12.5亿元的福州五四北地块收入囊中,楼面地价高达7096元/平方米,而地块相邻的北尚二期当时均价为6400元/平方米。当时,售楼小姐的口头禅居然是“万科来了,房价还要大涨”。
实际上,“地王”的说法,在2007年无疑炙手可热。7月24日,北辰实业与北京城开集团联合体以总价92亿元拿下长沙一地块,刷新地价总价记录;9月29日,猎德村商业地块出让,富力与合景两大开发商联手以46亿元投得地块,折合楼面地价8095元/平方米。
当然,在万科“一线公司老总情不自禁地拿了地王”后,王石还是体现出了“地产老大”的姿态,“我们过去拿了两块地王,我做检讨,我们不应该。第二我们声明,今后不再拿地王。”
“地王”泛滥,其实意味着恶性循环:高房价推动着房地产企业你追我赶,他们一轮赛过一轮地融资、圈地又作用于房市。在失控的房价背后,利益受损的不仅仅是消费者。
如今,“地王”已成明日黄花。2008年1月,北京市就意外出现了地王流标的情况:“由于广渠路15号地的投标企业不足三家,所以该块地以流标处理。”
2007年末:拐点论鼓噪市场
用王石的话说,“这次调控不同以往”。虽然目前还未有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在房地产开发商忙于“抢钱”、“圈地”的2007年,国家对于地产业的调控政策,也越来越精准而有力。
1月16日,国家税务总局下文宣布开征土地增值税;7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下发第一批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项目名单的通知》(简称“130号文”),规定2007年6月1日以后(含2007年6月1日)取得商务主管部门批准证书且通过商务部备案的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不论是新设还是增资,各分局均不予办理外债登记手续;紧接着,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简称“24号文”),“24号文”主要围绕“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廉租住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逐步改善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三个方面采取行政措施;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共同发布通知,将第二套房首付提至四成
于是,便有了接下来的一幕:2007年12月13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一个关于中英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的研讨会上,有记者问王石,广州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严重,是否同意楼市出现拐点的说法?王石干脆地回答“是”。
当“王石承认楼市已出现拐点”的新闻引发不小的震动后,王石曾一再地申明,自己所指的拐点是针对广州、深圳地区,再接着他又强调自己和万科理解的拐点是指房价的“理性回归”。但“拐点”的出现与否,还是成了人们争论的最热话题。
除了众多支持者(如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拐点论”也遭遇了诸多质疑。
在商海里几番起起落落的邓智仁,就对《英才》记者表示,“美国那么成熟的市场,有谁能预测到房地产的拐点?在中国,说出现拐点明天就拐了吗?”
即便是邓智仁的“冤家”——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也站在王石的对面,公开表示不认可“拐点”的说法。他提出,即使是2009年,北京的楼市也不会出现大波动。不过,潘石屹的表态未必是其真实意思。在1月31日做完与王石论战拐点的节目之后,他在自己的博客里写道,“我担心如果节目中我们俩观点一致,节目就没法做了。”
在邓智仁看来,房地产和股市是一样的脾气性格,都是人们的心理因素在起作用。中国的股市从1000点涨到2000点、3000点时,就一直有专家喊有泡沫、股市随时会下跌,但股市却一度攀升到了6000点。中国的房地产也是如此,从2003年以来,关于泡沫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与之相应的却是房价的节节攀升。
·招商地产80亿再融资候批 或重启地产“圈钱潮” 08/02/29
·金地董事长凌克:现在买房好过三年后买 08/02/29
·孙宏斌:卧薪建融创 08/02/29
·中国楼市拐点大调查:地产商集体焦虑 08/02/29
·王石:房产市场仍处于长期向上趋势中 08/02/29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