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深圳楼市又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呢?通过分析以下这些关键词语中,来探讨今年的市场走势。
经历了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中国房地产行业将逐渐走向成熟,会有更多的历史经验值得去研究和学习。
1、供求关系
任何一个产品供求关系比是一个最基本的因素,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回落。2007年深圳剩存楼盘量市场估算在500万平方米左右,按照最后一个月深圳单月销售18.65万平方米的情况来看,足够深圳市消化27个月左右。而今年市场的推盘量虽然尚无准确数字,但是开发商囤地量数额巨大,开发商在政策和资金流转的要求下不得不将其快速推向市场。今年待售面积将会增加得更多,加上二手房市场投资客用来炒房的空置存量,单纯从供求关系比来看深圳商品住宅很难有所起色。
2、均价与人均收入
我们相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未来房子的质量、性价比肯定会比现在的要好,但是如果按照2006年至2007年深圳市场均价的走势来看,再好的房子消费者也买不起。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很容易让人和股票市场联想在一起,但是房地产市场的产品房子和股票不同。房子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最后使用价值的回归将重新着陆于购房者而非投资者。
我们来看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这一指标主要用来测量房地产行业相对国民经济的扩张速度。一般认为其比值在1以内属于合理范围,1-2是泡沫预警,2以上表示房价虚涨,泡沫显现。
2000年至2004年,深圳市房价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比均低于1,处于合理范围,说明深圳房地产行业处于理性发展阶段。进入2005年,两者比值由2004年的0.59猛然升到1.21,已经属于泡沫预警的范围。2007年,房价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比已经高达3.79,房价虚高的态势已经凸显。
3、房贷政策与银根紧缩
央行在年底已经明确表示2008年将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给渴求新的一年能有新的贷款注入房地产的开发商和投资者一个不小的打击。没有银行贷款来支持资金运作,一些实力不济的开发商在资金流转方面产生困难。靠银行贷款的投资客也很难继续通过炒房来得到暴利。
2007年央行政策规定置业者第二套住房首付四成以上的政策对一年以来本已走向观望的深圳楼市更大的打击。面对2008年房贷政策及银根紧缩的影响,品牌开发商将会积极寻找上市的机会筹集资金用来在房地产市场上的正常运转。而炒房者也很难再利用银行贷款来在房地产市场进行大规模运作了。
4、奥运年
2008年对中国的不寻常主要体现在奥运会的举行,这也给中国房地产市场行业以安慰和信心。毕竟,世界要看到的是一个经济繁荣发展稳定的中国。
在股市有奥运会之前迎来新一轮牛市的观点,在房地产行业同样有这样的一种看法。国家也好,消费者也罢都想要看到的一个繁荣稳定的房地产市场。但是把奥运会放在整个中国经济运行的整体上来看,奥运会也仅是一个对外宣传形象的契机,这个机会不会从根本上扭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情况。
5、物权法与物业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行。物权法的颁布给房地产投资者以信心,曾经一直疑虑的70年产权问题逐步缓解。
而正在拟划出台的物业税又给房地产投资者带来新的问题。物权法和物业税同样都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日渐成熟的标志。明确权利和义务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但是物业税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也是相对不小。投资者将会在未来房地产投资中计算税款与自己的收益是否能过平衡。也对稳定房地产市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武器。
6、合作与分化
近几年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的联合开发不胜枚举。上市公司与地方公司的合作,国有企业与知名公司的合作,知名企业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外资企业与知名企业的合作,开发商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随着市场的进一步优化,行业的良性稳步发展,这种合作模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而这种合作模式也将得到更好的优化,降低合作风险。
从过去3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开发趋势和国内主流开发企业的战略来看,区域开发将成为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主流模式之一。由政府及开发商主导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将满足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需求,也势必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导产品;而另一方面,商品房建设将进一步纳入市场经济领域,由市场、供求、GDP、人均收入支出等指标来指导,达到整个市场的和谐发展,居者有其屋。
·深圳豪宅降价千万元抛售 或致华南楼市崩盘 08/02/26
·深圳1月新房成交均价环比下降8% 08/02/26
·90万撬2亿 房产中介担保金大挪移 08/02/26
·2007年成都楼市回顾及2008年展望 08/02/26
·黄光裕的天花板 08/02/26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