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的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近一段时间来,美元连跌数日,油价再创新高,美国的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美联储也不断降息。根据我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过热已经非常明显: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创下10年新高,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外贸顺差也创历史最高纪录,固定资产投资也刷新年内新高。在中国GDP在经历四年10%以上高增长后,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应该到了所谓的“拐点”。但是在2008年,即使增长速度有所下降,也是为以后更好发展积蓄力量,决不是经济周期意义上的拐点。
而在外资投资方面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一部分国外强有力的基金公司和大财团渐渐将其资金由在2006年和2007年的国内一些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物业转移到大中型城市的CBD中心区,以谋求更稳妥和长期的投资回报。相对住宅项目,他们反对新兴的大型综合商业地产项目更感兴趣,这些项目包含甲级写字楼,顶级商业和五星级酒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因其在投资风险上可以得到有效的分散和控制,更利于投资者进行综合的管理,而受益于高于单一业态的投资回报率。在国内房地产市场中,只有在大中型的CBD才能找到相对合适的物业来投资。在交易模式上来讲,境外交易越来越被海外投资者所青睐,因可避免国内相对“紧缩”政策,但同时,交易构造的复杂化也使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增加了障碍。
与国际相比,中国房地产融资体制一直被诟病于过分依赖银行信贷,各种房地产融资方式的发展很不平衡。而资金与土地是房地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房地产业的任何发展都非常依赖于房地产融资体制的相应支持与配合。在2007年,相关政府部门已开始对房地产企业上市包括海外上市,以及已上市企业的新增发股、配股等都相对打开了闸门。比如4月碧桂园香港挂牌上市融资148亿港币,7月金地集团定向增发1.73亿A股募资45亿元,8月万科公开新增发股3.17亿A股募集资金100亿元、同时创下我国股市增发史上单次募资最高纪录,9月远洋地产香港挂牌上市募集119亿港币,10月SOHO中国香港上市募集100多亿港币,同月上市的中国奥园也募集到36亿港币。借助这轮股市的行情和政策的扶持,中国房地产业在2007年有效扩宽了融资渠道,融资结构得到相对优化。相比到银行贷款的严审查、高成本而言,股市融资成本要低廉许多,风险还被分散转嫁到地产股投资者身上。
但是近一阶段,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断受挫,国内宏观调控不断升温,房地产上市公司资金链也开始告急。目前,很大一部分开发商都暂缓海外上市的计划,整个市场呈现低迷状态。海外融资变得难上加难,而国内的贷款政策又不断紧缩。所以所谓的“拐点”,从投资角度来讲,就是由于地产信贷的紧缩和宏观调控而导致开发商的资金短缺,而投资资金的审核将更加严密,融资行为的这种“拐点”带动了投资的“拐点”的出现,这种拐点的连锁效应是同样值得深究的。目前,新设立的外资投资企业数目以及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都有相应减少,尽管有各种的“限外令”,而外资却遇到了逆势扩容得机遇。
根据世邦魏理仕研究报告表示,一部分得外资基金将在中国进行中长期的投资,愿意持有物业5年以上。而中国仅占全球地产投资总额的1%,国际上的投资者们并不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会有大的逆转。由此,虽然有流动资金减少,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将会增加企业的收购和并购活动,有实力的开发商将会更加强打,而“拐点”的最终受益者将是外资。
·说“防止房价过快下降”有点早 08/02/14
·地产锁价营销:利润向右 社会心理向左 08/02/14
·三笔投资引发全球热议 中投:最富的“穷人”? 08/02/14
·林毅夫现象背后的佐利克思维 08/02/14
·冷酷严冬与中国房企生死考量 08/02/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