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6月7日,一辆有轨电车将一位横穿巴塞罗那格兰维亚大街的长者撞到。他没有携带任何证件,衣着朴素,人们无法辨别他的身份,于是将他送至一家专为无家可归的穷人设立的慈善医院Santa Creu。几个钟头后,教堂助祭和圣家堂的一位建筑师偶然发现了老人,认出他就是安东尼.高迪,于是匆忙把他抬到一个单间。在这里,高迪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三天。巴塞罗那人倾城而出,用最崇高的葬礼,将这位被误认为乞丐的建筑师送至他付诸半生的心血、仍在建设中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作为他的长眠之地。81年过去了,这座教堂依旧处于未完工的状态——因为没有人能读懂高迪的设计图纸。
第一次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我以为巴塞罗那是我最喜欢的西班牙城市。直到几个月后,当我重新翻看在巴塞罗那拍摄的照片,发现几乎每一张都跟高迪的建筑有关,我才恍然意识到,我喜欢的是高迪,没有高迪的巴塞罗那,将只是一个平庸的地中海海滨城市。
艺术品之通性在于其诱惑力——安东尼·高迪
高迪的伟大之处,正在于他对丰富的样式和强烈表现力的不懈追求,以及他将艺术、雕塑和建筑融合在一起的能力。这种“整体艺术品”的境界,同时也是欧洲各国现代派艺术家们所共同追寻的目标,但大多数国家的现代主义运动仅仅体现在少数领域,比如首饰和图形设计上,唯独在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地区和比利时这两个地方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迪用一种独特的建筑语言对现代主义进行了诠释,形状、结构、功能和装饰在他的建筑中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么说,高迪作品中,其建筑天分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出众才能总是以美学作为指引。
接触高迪的作品时,我们很容易被它们丰富的形状、斑斓的色彩和魔术般的象征意义所迷惑,这与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1852年出生的高迪孩童时代是在加泰罗尼亚利乌多姆的乡间度过,与自然界的接触使他深刻了解动植物的形体特征,这成为他作品中最具象征力的元素,用加泰罗尼亚历史学家和艺术评论家西里奇的话说,就是“在根源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高迪的父亲是制作蒸馏器皿的工匠,正是他把高迪引入了工匠的世界,教他制作铜板,识别各种金属——它们的延展性、用途、耐力……
1870年,高迪到巴塞罗那学习建筑,这是他的梦想。他就读的学校仿效德国模式,将建筑划入工程领域,而不是像法国那样,将建筑和美术联系到一起。这一倾向无疑影响了高迪,他在空间集合、建筑计算等偏技术的学科成绩优异,这些内容与他之前从木匠、铁匠、玻璃匠、陶瓷匠作坊学来的本领融合到一起,这使得他的作品中艺术和技术、手工和建筑、传统与革新、现实与理想融汇在一起,使他成为一名独特的建筑师。
高迪的理想是调动人的各种感知手段——萨尔瓦多·达利
高迪的作品风格并非一成不变,在早期,他遵循传统学院派的建筑样式,沿袭19世纪的正统格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摆脱了历史的重负,找到属于自己的建筑语言,形成了新的造型和结构形式。所以,我们可以把他的作品分为两个不同时期,世人所熟知的桂尔公园、圣家族教堂、巴特略之家以及米拉之家都是后一时期的作品。在高迪去世后,许多人研究他的作品,但所有人都感到无法将他锁定在某种特定风格或者流派中,因为虽然他作品中的某些元素符合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但是高迪融汇百家,自成一派,他线条干净、重视技术,建造严谨,原理传统模式。
高迪的国际声名一部分要归功于摄影师,因为他的作品纷繁的造型变化、色彩、装饰因素都非常上镜。但是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明信片、招贴画都只是展现了高迪作品的表层,如果要真正去了解高迪,就必须走进他的建筑,体验他的空间。
神圣家族大教堂(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
约瑟夫·波卡贝亚当初兴建教堂的目的是“进一步地显扬神圣家族的名誉和荣耀,让芸芸众生之心灵从朦胧中苏醒,激发信念,弘扬仁爱……请把我们领到上帝的跟前吧,祈求他慈悲为怀,让我们进入天国。”最开始负责神圣家族大教堂项目的是另外一位建筑师,他采用的是新哥特式风格,外形过于简朴,这显然达不到波卡贝亚的要求,于是年仅31岁的高迪接手,他不得不从一个已经具有歌特式风格的建筑入手。
神圣大家族修了很长时间,根据教会最初的许诺,每年给他36万西班牙币,10年后完工。但由于资金实际是来自信徒的捐赠,所以时有时无,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工程彻底终端。高迪在设计的时候,不做提前规划,而是即兴发挥,因此最初画的草图没有标出任何技术参数。在高迪去世后,没有人能读懂他的设计图纸,加之西班牙内战期间,又丢失了部分图纸,而且高迪的设计模型由于火灾严重受损。从1952年起,设计师对现存图纸进行研究,不过很大程度上都是凭想像自由发挥,但由于其结构复杂、资金依旧短缺、技术难度大,工程一直拖拖拉拉,目前仅完成了朝东的立面。有些人主张让工程从此了结,但另有一部分人则主张应该续建,在争论不休中,教堂早期修建的部分已经需要清理和翻新了。最近从巴塞罗那传来消息,说有设计师彻底弄明白了高迪的设计,只要再等30年就能完工。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根据高迪的设想,在落成典礼的弥撒上,1500个歌手、700名儿童、5个管风琴组成的合唱团的歌声将在教堂上空缭绕。高迪曾经说过,巴塞罗那将因为神圣家族大教堂而闻名于世,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桂尔公园(PARK G·ELL)
高迪大部分作品的成功问世,都要归功于埃乌塞比?桂尔伯爵,他是一位对艺术文化非常感兴趣的实业家和政客,是同时期许多艺术家的保护人。1900年,他委托高迪建造一个花园式住宅区。整个住宅区分成60个三角形,依山势而上,这样每一栋别墅都有朝向巴塞罗那市区的视野。但最终只建成了两栋,而且是由另外两位建筑师建造,高迪负责的是公园内的设施,包括道路、围墙、亭台,以及那个著名的波浪形长椅。整个公园的道路网通过栈道、挡土墙和对石料的自然运用而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且这也是建筑史上第一次有意识地在对应的受力方向使用斜柱,从而省去了扶垛。整个设计体现了高迪对自然界的敏感,要知道在那个时代,“生态”这个词还没有出现。整个公园运用了大量的陶瓷马赛克拼接图案,高迪聘用了当时最富盛名的工匠约瑟普?马里亚帮他完成这项工作。其实在高迪的大量作品中都运用了精致的瓷碎片马赛克作向前拼图,这是加泰罗尼亚地区特有的建筑工艺,被称之为“特刃卡迪斯”,但是将瓷片和玻璃碎片用灰浆掺和的制作方法,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高迪比达达主义者倡导的拼贴法领先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
从1906年开始,高迪和桂尔都搬到这里居住,直到后来高迪搬到圣家堂。现在,高迪当年的住处已经成为了高迪博物馆。许多建筑师的作品风格都有模仿者,但高迪是一个例外。对于高迪建筑所呈现出的魔幻色彩,有一种说法是高迪为了减轻风湿痛,而服用幻药止痛,加泰罗尼亚的农家都有服用某种毒蘑菇治病的传统。这种迷魂蘑菇的造型也出现在桂尔公园入口的建筑上。
米拉之家(CASA MILà, LA PEDRERA)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民居,于1912年完成,此后他便专门从事神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高迪为这栋建筑的正立面设计了复杂的石头结构,这个石头结构本身便可以做整栋建筑的支撑。在正里面和两个院子的围墙之间耸立着许多的铁柱和石柱,用以支撑不同高度的铁梁。这样的布局是的建筑师可以在内部随心所欲地建造楼层。阁楼由一系列的砖砌弧形拱,它们高度不一,使得屋顶表面的高度也不一致。从建筑角度将,米拉之家尝试了对传统建筑体系的革新,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形状。阶梯的顶棚是透明的,可以自然采光,建筑内部花圃随处可见,这些都足以看出高迪的用意:他要建的住宅植根于自然界。令人叹服的还是建筑的那些细节:米拉之家的烟囱和排气筒在他手下变成了中世纪的武士,头戴盔帽,两边镇守着T形十字架;阳台上的锻铁装饰是一种自由随意的雕刻处理。
在工程接近尾声时,高迪放弃了建筑。根据他的设想,在里面将会装饰纪念圣母为主题的要素,他甚至希望整个工程以这样一种方式告终:设置一个包括圣母、圣?米格尔、圣?拉斐尔和两个天使长的组雕,公寓本身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台阶通向圣像组雕。但是这一设计遭致业主米拉的强烈方案,未能如愿以偿的高迪大发雷霆,拂袖而去,并断绝了与米拉的友情。今天,我们在屋顶的一些细部仍能找到验证:顶部的几个烟囱还未贴上瓷片,裸露出金黄的本色。
巴特尧之家(CASA BATLLó)
与米拉之家的朴实无华不同,巴特尧之家呈现出斑斓的色彩和古怪的外形,显得荒诞不经。纺织工业的巨头巴特尧见到自己的住宅与格调高贵的整个街区格格不入,这里汇集了加泰罗尼亚最优秀的建筑作品,而且与巴特尧比邻而立的是建筑师蒙塔奈儿设计的耶欧?莫雷拉之家和卡达法尔克设计的阿玛特耶之间,后者被认为是第一件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这一切都深深刺激了这位有钱人,于是他请高迪为他在原址从新设计一栋住宅。
高迪从原有的外立面入手,彻底翻新,并拆除底层和楼上一层的承重墙,代之以骨骼状的立柱,时的光线能够进入屋内。这些延伸的立柱支撑起楼身的重量,由于柱身粗大,形似大象的腿部。巨大的窗户使人联想起象征宇宙的椭圆形物质,但最终还原于钙质的骨骼,代表了声明的初始状态。对于阳台,高迪设计了头盔状的铁栏杆,楼顶的塔身则采用“特刃卡迪斯”工艺装饰。整个建筑类似一个按照神话来布景,充满装饰的房子。阳台、窗户和整个立面呈现出波浪状向楼内、主层扩散,所有的装饰都充满了海洋的气息:可以看到起伏的海浪、细碎的波光、蓝色的海水、隐蔽的洞穴、遥远的海洋怪物的鳞片等。谈到这个作品时,高迪说道:“边角将荡然无存,物质将通过宇宙中丰富的曲线暴露无遗;太阳光芒四射,这将是天堂的一番景象。”
·“数字北京”设计师:从当代艺术里找建筑出路 08/02/14
·首创3亿入主德信集团 08/02/14
·2008 金融政策新看点 08/02/14
·《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办法》发布 08/02/14
·建设部:两方案破解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局 08/02/1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