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OFT中随处可见以前工业厂房遗留下来的斑斑驳驳的痕迹和暴露在外的各种管线,粗糙而简陋,其风格与传统观念上的居室明显背道而驰。最初的LOFT住宅并不舒适,早期的使用者无意去改变它这种粗糙、原始的面貌。为了降低费用,他们尽可能少作改动,只要能够解决基本功能就可以了。从而使整个房屋的构架、各种管线、横梁、填充砖墙等统统暴露在外。然而这样形成的工厂般简朴的外表却不知不觉成为LOFT最具吸引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大批技术家、设计师和文化机构的进驻,陈旧、废弃的厂房被赋了功能价值和美学意义。此后不久,LOFT不再只是一种边缘的理念了,很快,具有专业水准的中产阶级开始被LOFT那种有别于传统家居模式的另类生活力式所吸引,开始自己尝试创造这种新的生活,并为此专门开辟地区和建筑,LOFT人气也越来越旺了。中产阶级将其领域的生活方式和职业特点也融入LOFT的设计之中,使LOFT成为一种全新形式的生活和居住空间,成为自由生活空间的理想化的现实体现。LOFT已经成为一种典型的空间象征——完全开放、充满设计感、有很完整宽广的视野,不再为艺术家所特有,而成为一些追求时尚的人们所选择并创造的生活方式。
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对LOFT文化的接受导致LOFT文化的最终商业化。由于艺术家的存在,使得LOFT社区的人文色彩、文化气息浓厚,也吸引很多“上流社会”人士附庸风雅。另外,由于公众对旧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和人们的怀旧情节,也使得LOFT的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专门致力于开发LOFT的房地产公司的出现。
但是LOFT商业化的结果违背LOFT的最初特征——廉价的大空间。现在很多LOFT的租金都非常昂贵,使艺术家不堪重负,最终选择离开LOFT。LOFT最初的自发性文化概念演变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
今天,包括苏荷、切尔西(Chelsea)、翠贝卡(TriBeca)的整个曼哈顿下城都在LOFT模式下改造再生,既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同时给整个区域注入了活力。国内外这样的案例很多,法国塞纳河艺术家聚居的马海区,这个曾经在l8世纪作为私人馆区到20世纪成为要被拆除的贫民窟,如今在LOFT模式改造下成为一个时尚的文化区和居住区。还有由科尔维诺穆尔塔里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意大利琴托拉烟草工厂改建的欧洲新兴艺术创作中心,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LOFT改造等。而在国内,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台湾设计师登琨艳率先入驻上海苏州河畔的一栋2000平方米旧棉纺仓库始,LOFT这种建筑形态就开始在中国大陆落地,而北京大山子地区包豪斯风格798工厂区的成功改造,使LOFT成为国内以先锋艺术家自居者的“厚梦”,并在全国各地生根、成长、散枝、开花。国内已经形成体系的LOFT建筑群主要有:上海苏州河畔LOFT群落、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昆明“创库”、杭州京杭大运河畔的LOFT49、南京城西仓库区、重庆“坦克库”等,其中北京798、上海早期LOFT改造等项目因其自然的“野生态”成为了中国LOFT建筑形态的标签。
·奥卡•多纳:用手工制作一切 08/01/02
·设计进入生活 08/01/02
·另类生活风尚指向标 08/01/02
·“洋风”会不会冲淡中国建筑文化? 08/01/02
·再生家具 丛林之外的发现 08/01/02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