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到年尾,房地产行业并购之声一直不绝于耳,万科并购上海恒大集团旗下5个项目、上海复地入股证大房产、远洋地产收购青岛颐中地产……并购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并购规模越来越大,中国房地产市场呼唤良久的大并购时代已然来临。
并购事件频出
2007年全年,房地产行业的并购案例持续增加。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曾经在京公布《中国企业并购回顾与前瞻》显示,上半年中国市场并购交易火爆,比去年同期增加134起,达到808起。
所有行业中,房地产行业成并购焦点,除并购交易数和交易金额两者增幅均列各行业第一外,并购交易数居各行业第二仅次于制造业行业,并购金额居行业第三,次于制造业和金融服务业。各路资金却争相涌入房地产行业,并购金额从去年同期11亿美元猛增到33亿美元,并购数由41起暴增到74起,成各行业并购增幅第一。
2007年年初,业内的并购大鳄万科就以12.9亿元拿下了上海恒大集团的5个项目。合计4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房屋平均收购地价仅3050元,这远远低于周边9000元/平方米的房价,利润空间极大。房地产业内相关人士指出,作为上海房产企业50强之一的上海恒大集团低价抛地,显示出当前市场部分开发商资金链绷紧,今年房地产业将有可能因此刮起“并购风暴”。
果不其然,2007年,并购之声贯穿全年,到年底收关前,并购风潮愈加高涨。10月29日,远洋地产公告称,通过其国内全资子公司———北京天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北京远坤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21.5亿元收购青岛颐中地产100%股权。其中天麟房地产收购青岛颐中星日投资股份公司46.26%的权益,远坤房地产收购33位自然人股东持有的53.74%的权益。
福布斯富豪戴志康旗下上海证大房地产(0755.HK)11月初宣布,以每股0.45港元向郭广昌旗下上海复地(2337.HK)全资附属公司配售6亿新股,集资净额2.698亿港元,配售股份设有6个月禁售期。
意在做大做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一些并购案,各家企业的并购目的都非常清晰,并购意图明确。
有市场人士表示,近年来,原本主攻住宅项目的上海复地也在逐步提高商业地产业务。今年9月底,复地宣布整体收购北京汇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旗下世华国际中心项目,收购价达14.5亿元。随后,复地收购了杭州花园商贸城100%股权,并由此获得杭州花园商贸城项目的全部开发权及经营权。一系列并购都说明复地正在加大对商业地产方面的运作力度。而此次入股的证大房产已拥有证大立方大厦、五道口金融中心、喜马拉雅中心和证大大拇指广场等多个商业地产项目。双方合作,有利于复地更快地做大商业地产领域。
远洋地产的主要经营范围就在环渤海区域,通过收购颐中地产,不仅获得了青岛市区地理位置良好的地块,公司也借此在山东省及胶东沿海布下关键一子。市场人士预计未来公司将以青岛为突破口,辐射山东全省。此次并购有利于增强公司的区域实力。
并购大潮还将升温
通过2007年的众多并购后,市场人士普遍预计2008年房地产领域的并购热将持续升温。据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近日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58710家,行业集中还有待提高。
王石、冯仑等地产大腕在众多场合曾经多次提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还是太低,龙头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过百分之一二左右。
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是并购的行业内因素,而近几年的政策面变化,也刺激了并购的产生。多家证券研究机构都发表报告称,近段时间,对于中国的房地产业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首付提高、利率提高、银根紧缩、清查囤地囤房、限期开发、加大土地供应、征收房屋保有税收等,借贷资金成本的上升,使得房地产企业在资金获取能力上的差距将体现得愈发明显。拥有多元融资渠道的房地产企业将在竞争中逐渐显露优势,进一步加快土地资源的获取,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这种优势在房地产龙头企业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宏观调控对房地产而言可以说影响巨大,但并不是一味的利空效应。
有市场人士表示,尽管加息后贷款利率水平的提高,肯定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但部分优质房地产上市公司拥有较多的融资渠道,完全可以化解压力,而行业整合过程对于优质房地产上市公司而言也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在资本市场的推动下,土地、资金等各种要素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在调控趋严、加息频繁的背景下,行业洗牌将加速。市场将上演“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福州楼市成交量持续萎缩 07/12/04
·年关“热身” 国美出三招点燃“烽火” 07/12/04
·甘肃: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的价格调控 07/12/04
·世邦魏理仕:上海浦东写字楼租金贵过纽约悉尼 07/12/04
·南京二手房11月价跌量升 自我调节趋于稳定 07/12/04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