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发商来讲要尊重市场,市场好了,他们自然就好了。我刚才说了,未来的客户群体,从客户结构肯定要转型一下,就我刚才说,要从投资客的豪宅转型成中产阶级,我认为可以从整个需求的消费结构来一个大的调整。
观点网:最近大家都非常关注华南房地产的情况,我们都清楚最近的情况不是很乐观,因为交易量非常的低,包括成交额当然也是非常的低,您是怎么看待现在市场的状况的?
郭澍楠:我觉得这次的政策的确是打得很重,整个沿海地区、一线城市房价涨得这么快,很多都是有投机或者投资的成份在里面的。这次打的,原来从各方面去找的都是表皮上的东西,越打就越涨。因为他说到根本在投资客,或者投机客,那么投机客和投资客主要就是门坎和供楼的成本,跟这个租金的配比,我认为抓住这两个,真的是一个要害。
首先这个政策已经把专业的投机、投资客给压抑了,加上二手楼的转让要求,这样就会造成目前这种现状。
另外,明年将会在某些城市出台物业税,还有很多人也会对后市,担心这个物业税多了以后,我手头上多少物业都要打上税,这个供楼的利息已经高于租金的回报了,如果再加上物业税的比例,那么可能就吃不消。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现状,应该是机制两个因素,可能会很冷清,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这个阶段过后,由于我们现在整个珠三角华南板块的GDP很好,可能未来的市场主导是中产阶级了,中产的自用客,就转型了。
观点网:就不是做投资这一块。
郭澍楠:对,因为研究很多中产客,有了炒楼以后买不起房。而且,由于GDP增长以后,可能会不断的产生新的中产,这样的话就是有购房需求了。我认为未来市场应该从使用的形势考虑,我认为冷清是必然的,过一段时间以后,在市场活跃的、独领风骚的应该不是投资者,可能会是中产阶级。
观点网:您认为这样的市场情况,会持续多久呢?
郭澍楠:我估计得到明年的物业税出来以后,这个阶段可能要分两个。我估计在2007年12月底这个期间,整个可能会一直冷淡的,这个阶段我觉得都会一直冷淡的。过了年以后,可能会开始复苏。真正的会明朗话,在真正出现这种中产自用客,我估计得物业税出台以后,可能会更好一些。
观点网:据我们了解,现在开发商的日子好像都比较难过。
郭澍楠:应该来讲,开发商现在不是难过,现在每个开发商都是很富有的,原来赚的钱很多嘛!现在心里很难受就是说,我现在手上即将套现的东西,跟现在的市场有很大落差,他的难受不是经济上的负担,是心理上的负担难受。本来我是可以赚十亿的,现在可能赚不到十亿,或者十亿本来是一年自己就能赚的,现在可能变成两年了;还有一点就是不知未来的发展怎么样,是这种心理的难受。
我认为现在的开发商,不管在什么样的政策环境下,我们的消费能力还是有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人口进城的东西,肯定是有消费力的。所以这时候我认为开发商要做两件事:一、要树自己的品牌,就打品质,有档次的东西;二、要锁定自己走的路,我未来是针对怎么样的客户群体。比如这一两年整个珠三角或者整个全国一线城市,大家做豪宅,前几年可能意识到经济发展,很多富人出来了,所以大家又要工作,又要住豪宅。
现在政策打压以后,未来应该针对怎么样的客户群体呢?这个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开发商要研究的事。
观点网:这次政策使得原来设计要做大户型的,都纷纷改做小户型了是吗?
郭澍楠:对,就刚才我所说的,我自己的观点,未来可能是针对实用型的东西。你要达到高的单价,你就不能有太大的总价。这样来讲,就必须走实用型的,就不是经济型,是实用型,就不是这种奢侈的。比如我们现在的豪宅,一搞别墅都是要很多钱,从地产界来讲,应该也是它的奢侈品吧!我认为未来不能做奢侈品,只能做实用型。
观点网:因为楼盘比较难以销售,很多的开发商现在在搞各种的促销、优惠,深圳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吗?
郭澍楠:深圳也有,但是我对深圳这个促销活动,不是很理解。因为我知道很多开发商是因为市场的因素。因为原来我说,很多购买力强是一些投资者在搅,现在就把提高房价的投资客,已经有了一个对证的打压以后,他就沉下去了,沉下去以后这个市场肯定就比较好,所以怎么去促销都没用。还好,我了解到没有什么大的促销。
观点网:在您的感觉中这个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郭澍楠:任何的市场因为供求的关系,这个供,未来的土地肯定越来越少,求的人肯定会失衡的。中国现在还在发展,经济不断的增长,其它的城市我们不要说,就说珠三角或者一线城市,这个经济肯定不会很衰退的。你既有人,又有了钱,又有了消费力进城的人,那就有需求了,比如我进城我买不起房,但是都得住,那住就有住房的需求,那就要租房,所以我觉得未来是有市场的。
最近我们都在讨论,2008年过后,经济会不会衰退,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如果2008年经济衰退,可能就会再影响,但是我个人认为,按照中国现在的发展,应该是不会的。
观点网:您还是认为不会?
郭澍楠:我感觉中国领导人还是挺聪明的,你想一下,很多国家搞奥运,搞得又不好的经验,中国人这么聪明肯定会去分析的。比如我们货币提升这一块,中国就比日本早90年代出名很多了,它就会借鉴其它国家,因为我们走的路是别人走过的路。我认为中国人在统治上来讲,第一要懂得去借鉴别人,所以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不断是从经济来讲,各方面都是充满信心的。
观点网:还有一个就是刚才您说多的,像宏观调控的政策,包括说这一次房贷,以及后来的土地。其实中国近年来在宏观调控上,对房地产这方面是非常重,但只有这一次的房贷是真的感觉打中了要害,起了特别大的作用。
您怎么看待中国宏观调控这个问题?您认为开发商是否对宏观调控真的有那么的紧张吗?还是说他们有非常多的措施去应对这个宏观调控?
郭澍楠:对开发商来讲要尊重市场,市场好了,他们自然就好了。我刚才说了,未来的客户群体,从客户结构肯定要转型一下,就我刚才说,要从投资客的豪宅转型成中产阶级,我认为可以从整个需求的消费结构来一个大的调整。如果这个调整好了,比如像国外一样,国外的房价涨是一点点,只有百分之几,降也是百分之几,就很好了。
假设我们通过这样的宏观调控,或者一些行政的管理,能够把这种投资、投机的泡沫挤走,变成常规的刚性需求的来做,因为刚性需求有两种,一种是经济适用型的,一种是生活实用型的,现在搞的是,很多人住一板的还不够,就要两板的,两板的还有别墅,实际上住别墅的人手上都有很多房子,它是控制在里头的。
如果讲国家不去管理,因为这些钱都是开发商赚走了,都是银行给按揭的,那如果市场不好的话,开放上钱就赚走了,银行就承担这个问题。当你泡沫一爆了以后,是国家承担了,所以我认为国家这样走是对的。只有把投资客或者这种奢侈品的人降低,就真正使你实用了,比如我现在持有一套房,你涨了一百万,跟降了一百万,首先是心理上的东西,不会造成很多其它经济上的影响。我认为这个宏观调控反而对未来房地产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观点网:刚刚跟你谈了一下最近政策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今年比较火的,土地方面的情况。我知道深圳城市并不大,特别是关内,这里的土地是寸土寸金,对开发商而言。我们有听到深圳地荒论这样的传言,不知道是否真实?
郭澍楠:什么传言?
观点网:就是说深圳现在的地已经不多了,他们说是地荒,是这样的情况吗?
郭澍楠:对。按照现有量,按照每年的超量,如果不再扩张,只有十年就用完了。
观点网:你所说的是指政府手中的用地吗?
郭澍楠:对,政府手中用地。政府没地就重新争。就现有政府所储存的地,按照每年的开发量跟现在的剩下的量,就只有十年的供应量了。
观点网:开发商手中的地应该不止这么一点点吧?
郭澍楠:开发商手中的地早期是有的,但是由于现在政策规定了,如你两年内不开发,那么就收回土地了,那么这两年也陆续有浮出水面了,开发商储备的应该也不算多了。
观点网:不算多吗?
郭澍楠:对,因为政策出台了,如果开发商有地两年内不开发,政府就要无偿收回土地了,所以他陆续也抛出来了。现在应该土地的储备也不算多。
观点网:我们也知道,开发商应对这个两年的时间上的制约,有的开发商就很慢的去做这个工程,一个工程本来一年可以完成,他拖成两年三年,他其实是有方法的。
郭澍楠:对,他就是把开发周期拉长,但我想深圳没有。
观点:深圳没有?
郭澍楠:因为他会考虑租金成本的问题。因为在深圳很多开发商是跨区开发的,他已经跨区开发了,这个没有横向,就只能一到,到了就往外走了,大家都往外走了。比如说万科、金帝、华侨城、中海,一早就走出去了,都出去造城了。另外,小的也陆续走出去了,所以跨区也开发了。
观点网:那么深圳的开发商,在深圳的土地日渐显得稀缺的情况下,他们的应对措施就是纷纷走出深圳?
郭澍楠:对,跨区域开发。
观点网:包括走进珠三角?
郭澍楠:对。
观点网:这样子的话,因为没有土地,这是否让深圳在房地产这方面的发展就停滞不前呢?
郭澍楠:那不会。就像香港那样,香港的地更少,他发展了以后,剩下的开发商就寥寥无几了,可能就是30%的开发商控制70%的供应量,剩下70%的小开发商只占有30%的市场,就一点点来开发嘛!
就肯定是走向的路。而且政府还不断为你征地,比如开发一些新城,开发一些新城自然就会有配套到,配套到可能有一些荒地,政府就可以征回来了。
郭澍楠简历
郭澍楠,男,生于1966年,深圳大学英语专业毕业,获英语从业资格,全国首批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证。1993年进入地产行业,任职于广厦地产;1996年9月,创立众厦地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至今;2003年11月被评为深圳市优秀私营企业家。
·“城市·观点论坛深圳行”的前沿观察 07/10/31
·蓝域宏图 2007深圳东部人居发展战略论坛 07/10/31
·城市·观点论坛深圳行即将开幕 07/10/31
·雅居乐:黄金周销售未受影响 07/10/31
·地产金融风暴下月“席卷”深圳 07/10/31
观点网关于本网站版权事宜的声明:
观点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客观提供更多信息用。凡本网注明“来源:观点网”字样的所有文字、图片等稿件,版权均属观点网所有,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或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您速来电020-87326901或来函guandian#126.com(发送邮件时请将“#”改为“@”)与观点网联系。